母子便可团聚,岂不是美事一桩?”
申后道:“此计虽好,但可惜无人为我传递书信。”
宫人献计道:“温媪出宫多年,颇通医道,娘娘可假装生病,召温媪入宫看病,让她带出此信,再由温媪送往申国,定然万无一失。”
于是申后连夜写了封家书,笔尖在绢帛上划过,字字都带着愤懑与期盼:“如今天子被妖婢蛊惑,昏聩无道,害得我母子分离,受尽屈辱。
那贱婢已生下一子,越得宠,长此以往,我们母子恐无立足之地。
你可上表父王,假意认罪,只说‘儿臣已痛改前非,日夜思念父王与母后,恳请父王垂怜宽恕’。
若能骗得他允你还朝,咱们母子团聚,再从长计议,定要除了那妖婢,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!”
写完,她将信仔细折好,藏在髻深处,随即吩咐宫人:“本宫心口闷,头晕得紧,去传温媪进宫来瞧瞧。”
温媪是宫中老人,早年曾受过申后恩惠,向来忠心。
她匆匆赶到中宫,见申后歪在榻上,脸色苍白,忙上前问安。
申后屏退左右,趁着温媪为她诊脉的遮掩,悄悄将髻里的信塞到她手中,低声道:“这信烦请你设法送与申国太子,切记隐秘,万不可让人知晓。”
温媪会意,将信藏进袖中,又说了几句“娘娘放宽心,好生休养”
的话,便起身告辞。
可这一切,早已被躲在廊下的小宫女看在眼里。
那宫女是褒姒安插的耳目,见温媪袖中鼓鼓囊囊,脚步匆匆,立刻转身溜回琼台禀报。
褒姒正逗着伯服玩,听了回报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:“我就猜她召人入宫没好事。
一个病得卧床不起的人,哪用得着急着打人走?”
她放下怀中的孩子,对身旁的内侍道,“去,带人在宫门口等着。
温媪一出宫,就说奉我的令,要搜查她身上是否私藏皇宫之物。
若搜出信件,立刻呈上来。”
内侍领命而去,褒姒端起茶盏,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。
申后啊申后,你这点伎俩,也敢在我面前摆弄?今日,便是你的死期到了。
温媪将申后的书信紧紧缝在贴身衣襟的夹层里,外面用丝线密密锁边,乍看与寻常衣物无异。
她捧着申后赏赐的两匹彩缯,那丝绸流光溢彩,此刻在她手里却重如千斤。
一路低着头疾走,心跳得像擂鼓,生怕半路上出了岔子。
刚走到禁宫大门,几名宫监突然拦在面前,为的正是褒姒身边得力的内侍。
“奉褒娘娘令,近来宫中不太平,所有出入宫苑之人都要查验一番。”
内侍说道。
温媪心里咯噔一下,强作镇定道:“我不过是给王后诊病的老婆子,能有什么不妥?”
嘴上说着,手却不自觉地攥紧了怀里的彩缯。
宫监们哪里肯依,不由分说便上前搜查。
温媪死死护着衣襟,挣扎间却被人按住胳膊,另一名宫监伸手在她衣襟上一扯,那封藏在夹层里的书信便露了出来。
“搜出来了!”
宫监举起书信,厉声道,“拿下!”
要说这心智手段,申后还真不是褒姒的对手。
褒姒入宫仅仅数年,就已经能掌控后宫,命令下达,连守门官都能传达到位。
反观申后,执掌后宫多年,竟然想不出一条出宫的路径,计策还未实行,就先写了一封无法抵赖的证据。
温媪面如死灰,瘫软在地,连同那两匹彩缯一起,被宫监们押着往琼台去。
褒姒见人被押到,劈手夺过书信,展开一看,只见上面字字句句皆是申后对幽王的怨怼,还有教太子假意认罪、图谋还朝的计策。
她越看越怒,将信纸狠狠拍在案上:“好个毒妇!
自己失了圣心,竟还敢教唆太子图谋不轨!”
她瞥了眼瘫在地上的温媪,冷声道:“把这老东西拖下去,锁在西跨院的空房里,派专人看守,若走漏半个字,仔细你们的皮!”
宫监们拖走温媪,殿内只剩下褒姒和那两匹彩缯。
她看着那流光溢彩的丝绸,只当是申后炫耀正宫体面的物件,一股邪火直冲头顶。
她一把抓过彩缯,双手用力撕扯,丝绸碎裂的轻响在殿内回荡,那些华美的碎片落了满地,像一地被撕碎的体面,也像她此刻汹涌难平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