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和元年初春的寒意还未散尽,福宁殿内却飘着一股奇异的香雾。
那是用沉香、龙脑混合道家符水点燃的“安神香”
,徽宗赵佶正端坐在铺着软垫的御座上,手里捧着一卷泛黄的《道德经》,眼神却有些涣散。
自登基以来,朝政的枯燥、党争的纷扰,早已让他厌烦,反倒是那些能通鬼神、晓祸福的方士,更能勾起他的兴趣。
此前他宠信过术士郭天信、魏汉津,郭天信因言事过直被斥,魏汉津年老病逝,宫中一时没了能“通仙”
的人。
大臣们见徽宗偏爱此道,纷纷举荐方士以求邀宠,蔡京更是看准了机会,他深知徽宗若是沉迷方术,便无暇顾及朝堂,自己便能更稳地把持大权。
于是,在蔡京的暗中推动下,濮州术士王老志,就这样被推到了徽宗面前。
王老志本是濮州的小吏,为人清廉,从不收受贿赂。
据说他早年在田间劳作时,遇到一位自称“钟离先生”
的异人,得授丹方,服下后竟能预知未来。
从此他弃妻抛子,在田间结了间草庐,为人占卜吉凶,所言屡屡应验。
太仆寺卿王冼听说后,觉得是奇人,便借着觐见的机会,向徽宗举荐了他。
王老志奉旨入京时,蔡京早已派人在城外等候,将他接入自己的相府,好酒好菜款待,还暗中叮嘱:“陛下喜好仙道,先生若能让陛下潜心修道,日后必有重赏。”
王老志心中有数,入宫觐见时,一见面便呈上一封密信。
徽宗拆开一看,里面竟是他早年与乔、刘二妃的私密情词,那些话从未对旁人说过,此刻却一字不差地写在信上,徽宗顿时惊得站起身,连连称奇:“先生果然是仙人下凡!”
当即赐号“洞微先生”
,让他暂住宫中。
此后,王老志的名声传遍汴京,朝臣们纷纷跑到他的住处问吉凶,他却只肯用笔谈,写下的话看似晦涩难懂,可过些时日再看,竟大多应验。
有人问仕途,他写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
,没过多久那人便因弹劾蔡京被贬;有人问家事,他写“水满则溢,月满则亏”
,后来那人果然因贪腐被抄家。
一时间,王老志府上门庭若市,连皇子都要亲自登门拜访。
蔡京见时机成熟,便私下找王老志商议,想让他设法隔绝徽宗与朝臣的往来。
王老志便制作了一面青铜大镜,名为“乾坤鉴”
,献给徽宗说:“皇后他日恐有大难,陛下若时常坐在镜下静观内省,便能消灾避祸。”
徽宗笃信鬼神,当即信以为真,每日午后便独自坐在镜前“修行”
,连大臣的奏折都懒得批阅,朝政渐渐全落到了蔡京手中。
可王老志并非全无心智,他见蔡京专权、朝政混乱,心知长此以往必有大祸,便劝蔡京:“公权倾朝野,已犯天忌,不如急流勇退,尚可保全性命。”
蔡京正沉迷权势,哪里听得进去,反而觉得王老志碍眼。
王老志心灰意冷,便以“尘缘已尽”
为由,请求返回濮州。
徽宗再三挽留无果,只得准他归去,没过多久,便传来了王老志病逝的消息。
王老志一死,蔡京又立刻举荐了另一位术士——洪州人王仔昔。
此人自称曾遇到晋代的许逊许真人,得了《大洞隐书》《豁落七元法》,能预知未来、呼风唤雨。
徽宗召见时,王仔昔对答如流,不仅能说出徽宗早年的经历,还能准确预测宫中琐事,徽宗大喜,赐号“冲隐处士”
,让他留在宫中。
当时徽宗的宠妃刘氏得了眼疾,久治不愈,徽宗某次在天坛祭祀时,曾暗中为刘氏祈祷。
这事他从未对旁人说过,可王仔昔却通过小黄门得知了消息。
某天宫中求雨,王仔昔趁机献上一道朱砂符,说:“将此符焚入汤中,让娘娘洗目,眼疾必愈。”
徽宗半信半疑,让刘氏试了试,没想到洗了三次,眼疾竟真的好了!
徽宗这下彻底信服,立刻将王仔昔的封号升为“通妙先生”
,还允许他自由出入宫禁。
自此,徽宗对道教的信奉达到了顶峰。
他下诏在福宁殿东侧建造“玉清和阳宫”
,宫内供奉道教始祖老子的画像,每日早晚都要亲自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