乖巧懂事的模样。
官吏们见他如此,也放下了戒心,只是简单问几句便离开了。
可一旦官吏们走远,他便立刻扔下书本,又和孩子们疯玩起来,刚才的乖巧模样荡然无存。
不过,在秋江长老的悉心教导下,妥懽帖睦尔也渐渐有了些变化。
他读书越来越认真,写出的字也越来越工整,偶尔还能和长老讨论几句《论语》中的道理。
他也慢慢懂得了尊重他人,不再随意捉弄寺里的僧人,看到长老扫地、浇花,还会主动上前帮忙。
在静江的日子,是妥懽帖睦尔多年来难得安稳的时光。
没有宫廷的尔虞我诈,没有被追杀的惶惶不安,只有禅院的宁静、长老的关爱和孩童的嬉闹。
他在这里褪去了一些流亡的阴霾,重拾了孩童的天性,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着知识的养分,磨练着自己的心智。
他把秋江长老教他读书时用的书册、写字用的笔墨纸砚都小心翼翼地收在一个小皮匣里,那是他从高丽带过来的,里面还放着父亲留下的弯刀和母亲的一缕丝。
每当夜深人静,他便会打开皮匣,翻看那些书册,抚摸着弯刀,思念着逝去的父母。
他知道,这份安稳终究是暂时的,他的命运早已和大元的皇位紧密相连,那些曾经的恩怨情仇,那些未完成的复仇大业,都在等待着他去面对。
但此刻,他只想珍惜在静江的每一天,珍惜秋江长老的教诲,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。
而元文宗驱逐妥懽帖睦尔以后,便立自己的儿子阿剌忒纳答剌为皇太子,可是一个月后太子就死了。
这对信仰藏传佛教、相信因果报应的的元文宗夫妇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,尽管他们还有儿子燕帖古思,但文宗驾崩时遗言:“王忽察都之事,为朕平生大错,朕尝中夜思之,悔之无及。
燕帖古思虽为朕子,朕固爱之,然今大位,乃明宗之大位也。
汝辈如爱朕,愿召明宗子妥懽帖木儿来,登兹大位。
如是,朕虽见明宗于地下,亦可以有所措词而塞责耳!”
当时,把持朝政的权臣太平王燕帖木儿没有立年长的妥懽帖睦尔,而是立了就在大都的明宗幼子懿璘质班继位。
不料当年十一月,懿璘质班就驾崩了。
燕帖木儿欲立燕帖古思继位,但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坚持立妥懽帖睦尔。
于是派遣中书左丞阔里吉思前去静江接妥懽帖睦尔回京。
到了良乡,燕帖木儿率人持卤簿来迎接他。
燕帖木儿与妥懽帖睦尔并马徐行,说明了拥立他为皇帝的意思。
妥懽帖睦尔还是个十三岁的孩子,一时吓得不敢回答,所以燕帖木儿怀疑他,到大都后也没有立他为帝,再加上司天监的太史也说妥懽帖睦尔不可立,立则天下乱,所以元朝皇位空缺了半年之久。
在这半年间,卜答失里临朝称制,燕帖木儿的弄权也登峰造极。
至顺四年五月,燕帖木儿因纵欲过度而亡,卜答失里在内定自己的儿子燕帖古思为妥懽帖睦尔继承人以后,决定正式奉妥懽帖睦尔为帝。
至顺四年六月初八日,妥懽帖睦尔即位于上都,是为元惠宗。
元惠宗即位后改年号为“元统”
,并封燕帖木儿之女伯牙吾氏为皇后、卜答失里为太皇太后、燕帖古思为皇太子。
妥懽帖睦尔登基后,是一个“深居宫中,每事无所专焉”
的傀儡皇帝。
继燕帖木儿而兴的权臣伯颜以右丞相的身份专擅朝政,但是燕帖木儿家族的势力仍然很大,其弟撒敦为左丞相、儿子唐其势为御史大夫。
伯颜大权在握,势力如日中天。
到元统三年时,撒敦死去,唐其势升为左丞相,欲与伯颜争权,遂与撒敦弟答里密谋动政变,杀伯颜,废顺帝,另立元文宗的义子、燕帖木儿之子塔剌海为帝。
同年六月,伯颜粉碎唐其势的政变,消灭燕帖木儿余党,同时将伯牙吾氏皇后逐出宫中,并将她杀害。
同年十一月,元惠宗以“祖述世祖”
为名改年号为“至元”
。
当时,伯颜被封为秦王,一手遮天,世人称其“势焰薰灼,天下之人惟知有伯颜而已”
。
他大肆排斥异己,甚至杀了自己的老主人郯王彻彻秃一家,并贬谪宣让王帖木儿不花和威顺王宽彻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