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钟绍京却突然反悔,脸色苍白地说:“此事牵连甚广,恐……恐难成功……”
“钟大人可知,韦后已下密令,明日便要诛杀相王与太平公主?”
李隆基目光如炬,盯着钟绍京说道:“你若此时退缩,全家性命难保!”
钟绍京的妻子许氏也在一旁劝说:“身为人臣,当为国除奸,岂能因惧祸而退缩?”
钟绍京这才咬牙点头,当即召集苑中工匠,准备响应。
入夜,万骑的军官们陆续到来。
葛福顺按剑说道:“殿下下令吧,我等万死不辞!”
李隆基拔出腰间宝刃,寒光一闪:“今夜三更,直捣内宫,诛杀韦氏乱党!”
三更时分,葛福顺突袭羽林营,手起刀落斩杀韦后党羽韦跨、韦播,对着惊愕的羽林军喊道:“韦后弑君篡权,今夜当诛奸佞,拥立相王!
愿从者随我入宫!”
羽林军本就不满韦氏,纷纷响应,跟着他杀向玄德门。
李仙凫则引兵攻入白兽门,两支人马在凌烟阁会师。
李隆基亲自率军冲入内宫,守卫的武士见是皇子亲至,纷纷倒戈。
韦后在睡梦中被喊杀声惊醒,披头散地逃入飞骑营,却被早已反正的士兵斩。
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画眉,听到动静还没反应过来,便被冲入的士兵斩杀。
上官婉儿手持蜡烛迎接,想凭当年与太平公主的交情免死,李隆基却冷声道:“此等乱政之人,留着何用?”
下令将其处死。
一夜之间,韦氏集团被连根拔起,凡身高过马鞭的男性亲属皆被处死,鲜血染红了宫道。
当李隆基向父亲李旦禀报时,这位一生谨慎的相王抱着儿子,泪水纵横:“宗庙社稷,都靠你保全了啊!”
随后,李重茂禅位,李旦重新登基,是为睿宗。
在立太子的问题上,长子李成器坚决辞让:“国家危难之时,当立有功者。
平王李隆基平定大乱,功在社稷,儿臣不敢居其上。”
大臣们也纷纷支持李隆基,李旦遂立李隆基为太子。
成为太子的李隆基,很快迎来了新的对手,他的姑姑太平公主自恃拥立睿宗有功,权倾朝野,七个宰相中有五个是她的亲信。
她见李隆基精明强干,怕将来难以控制,便屡次散布流言,称“太子非长,不当立”
,甚至想效仿武则天,改立一个懦弱的太子。
景云二年正月,太平公主竟将宰相们堵在宣政殿的光范门内,公然要求更换太子,被宰相宋璟严词拒绝:“太子有功于国,天下皆知,公主岂能妄议废立?”
李旦见姑侄二人矛盾日益激化,忧心忡忡,术士一句“五日内有急兵入宫”
的谶语,更让他下定决心。
景云三年,李旦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,将帝位禅让给李隆基,改元先天。
但他仍掌握着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,这让李隆基的帝位如履薄冰。
太平公主的反扑愈猛烈。
她联合窦怀贞、萧至忠等大臣,甚至勾结禁军将领常元楷、李慈,密谋在先天二年七月动政变,还计划在李隆基的饮食中下毒。
消息传到李隆基耳中时,他正在宫中与心腹王琚、张说议事。
“先制人,后则受制于人!”
张说叩道:“太平公主党羽虽多,却人心不齐,可一举破之!”
七月初三,李隆基命王毛仲率领三百家兵,自己则亲率李令问、高力士等十余人,直奔禁军营地。
常元楷、李慈见皇帝突然到来,还没反应过来便被斩杀。
随后,他们一路攻入朝堂,擒杀贾膺福、李猷,宰相岑羲、萧至忠也被当场处死,窦怀贞走投无路,自缢而死。
太平公主逃入佛寺,三天后不得不返回。
太上皇李旦出面求情,希望李隆基留她一命,李隆基却摇头道:“姑姑若存丝毫亲情,便不会谋逆。
今日若放过她,日后必成大患。”
最终,太平公主被赐死家中,其党羽被一网打尽。
这一日,李隆基站在紫宸殿的丹陛上,望着阶下臣服的百官,终于露出了释然的笑容。
他下旨改元“开元”
,取“开辟新纪元”
之意,一个属于他的时代,就此拉开序幕。
清除太平公主后,李隆基面对的是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