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之事有问必答而来。
前几次在白玉楼听苏云所说,皆闻所未闻,足以震惊江湖。
故而来白玉楼之人日益增多,皆慕名而来。
“这位少爷,可是有事相询?吕祖之事,今日便讲到这里,还有何事欲知?”
花满楼每次站起,陆小凤便知其欲问大通宝钞案。
但陆小凤觉得时机未到,虽苏云无所不知,却不知其人品如何。
一旦苏云将大通宝钞案之事透露给他人,便将一无所获。
且白玉楼人员复杂,上下左右皆非寻常之人,陆小凤时刻警惕。
就在花满楼欲问大通宝钞案时,陆小凤立刻阻拦。
“你欲何为?坐下,此事尚需从长计议。”
“你能保证苏云不将大通宝钞案之事透露给他人?”
“你莫忘了他是何人!”
“他一个说书的,你让他为你保守秘密?”
花满楼确未思及此,闻陆小凤之言,立刻坐下。
苏云知道白玉楼中各界人士皆有,也不乏五岳之人。
如今大明、大宋、大秦,各国明争暗斗。
云海城白雨楼虽小,却乃整个江湖之缩影。
苏云能掌白玉楼之事,绝非简单之辈。
花满楼心存担忧,也见陆小凤之小动作。
既然花满楼不愿言,苏云亦无逼迫之意,此处不仅畅所欲言,且一切随缘。
其实在众人眼中之大事,于苏云而言,根本不值一提。
“诸位还有何疑问?若无,便明日白玉楼再聚。”
白玉楼三楼,每日皆是客满。
众人皆有目的而来,闻苏云欲走,江湖众人皆出言挽留。
老黄平日鲜少起身,此刻见苏云似已无话可说,心中不服,料定苏云定有不知之事。
苏云起身之际,徐凤年颇感意外,未曾想沉稳老练的老黄,此次竟如此不镇定。
徐凤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,似在询问老黄有何要问,然老黄心中所想,徐凤年自是难以揣测。
“不知苏云你是否知晓江湖中的方正大师?”
江湖之中,人人皆有倾慕之人,皆有敬仰之士。
故每提及一人,苏云皆不觉奇怪。
尤其是这位颇具争议的方正大师。
在苏云心中,正魔两道皆非善类。
双方之争,非仅立场之异,方正大师身为少林方丈,正道之。
世人对此类人物,皆有定见,认为其不仅独断专行,且常挂慈悲之名。
方正大师之独特个性,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其形象。
老黄以此人为题,欲难苏云,实非明智之举。
不仅老黄欲知方正大师之事及悬空寺之战详情,徐凤年、楚万心等人亦好奇不已。
“确实,此乃极具代表性之人。”
“闻黑木崖之战,方正大师阴谋诡计,令人憎恨,然亦有可怜之处,你如何看待方生大师?”
此问一出,无疑将苏云卷入矛盾之中,方正大师身为少林掌门,乃江湖一大势力。
此事上,方正大师足可代表少林,若苏云言其阴谋算尽,诋毁方正大师,则必得罪整个少林。
此乃老黄初问苏云之重要原因,得楚万鑫与徐凤年支持,苏云说也得说,不说也得说。
终将苏云卷入矛盾,老黄心中暗喜。
然老黄与徐凤年非唯一智者,苏云博古通今,心思敏锐,他人心思,岂能逃过其眼。
苏云自然洞悉老黄与徐凤年之意图,然其并不在意。
敢在白玉楼指点江山者,绝非等闲之辈。
江湖之中,无论华山、嵩山、衡山还是天门山,武林还是少林,皆不在苏云话下。
在白玉楼,只要你听书,遵苏云之意,想知道什么,苏云自会满足。
“好,既然诸位兴致盎然,如此积极。”
“那我们此次便谈谈少林掌门方证大师。”
老黄敢提,却未料苏云真敢说。
“啪!”
台上惊堂木一响,苏云正襟危坐,扇子置于一旁,娓娓道来。
这已成了苏云的标志性举动,苏云只需一个动作,台下众人便默契地静下来,仰头凝视。
此刻的苏云依旧身着白衫,看似平凡,却已成了“陌上人如玉,公子世无双”
的代名词。
众人被吸引的,不仅是苏云的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