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来之前,李默就做过两手准备。
对于袁学静所说的问题,前期李默通过旅游局等单位的反馈,已经有所了解。
李默向前走了两步,靠近那艘正在修缮的龙舟,伸手轻轻抚过龙头上那精心雕刻的纹路,开始了他的阐述。
“袁会长的顾虑非常专业,点出了传统文旅项目常见的痛点。但是我们或许不应该把‘龙舟’仅仅看作一个表演项目,把‘早茶’仅仅看作一顿饭。”
袁学静闻言,他淡然一笑:“李市长是想要说情怀与文化?”
李默转向袁学静,眼神灼灼:“我的设想,不是做一个让游客‘看一次’就走的景点。我们要做的,是一个深度参与的、可消费的文化生态系统。就例如这龙舟,正因为它不是竞技龙舟,所以它才更具可参与性和仪式感。
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套‘龙舟启航仪式’的体验产品。让游客,尤其是家庭和高端小团体,参与到龙舟下水的祈福仪式中来,甚至可以让他们在匠人指导下,亲手为龙舟‘点睛’。
这不再是观看,而是成为仪式的一部分,这种独特的情感链接和记忆点,是竞技龙舟无法提供的。我们可以将它包装成‘天水龙舟非遗传承体验’,这本身就是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。”
袁学静眉头微动,但没有说话。
他倒是没有想到,提到旅游投资,李默竟然也有自己的一套。
李默继续道,语气更加自信:“关于早茶点心的同质化。您说得对,单靠口味突围很难。所以,我们要卖的不仅仅是点心,而是‘龙舟宴’的场景和故事。
我们将龙舟元素彻底融入早茶,例如点心做成龙鳞酥、舟形糕。茶具采用龙舟造型;就餐环境设置在临水的廊棚,背景就是这修缮中的龙舟和静静流淌的河水。
让游客在品尝点心的同时,沉浸在我们营造的‘龙舟文化’场景里。这样,点心本身就成了文化载体,它的独特性就不再局限于口味,而在于整体的文化体验和叙事。”
李默说这番话的时候,也看向了方悦和张慕倾。
不同于袁学静,二女听得倒是比较认真。
李默又详细说了盈利模式和可持续性,他从基础层面开始说起,基础层面就是常规衣食住行收入,体验层面是刚才提到的点睛仪式、龙舟模型制作工坊、早茶制作体验课程等高价深度体验项目。
在这方面,李默准备融合天水市原有的水官大帝观文化。
之前天水市曾有富豪专门来此,建造了水官大帝观。李默计划到时候,让水官大帝观的道士也参与其中。
将这个点睛,与一些宗教文化相结合。
所以这个点睛,就不是普通的参与了,说白了就是要花钱的。
其次就是衍生层面,开发龙舟造型的文创产品、特色点心礼盒,甚至是与天水其他旅游资源捆绑的文化寻踪套票。
最终,天水市要将天水龙舟早茶打造成一个区域公共品牌,授权给符合条件的本地商家,形成集群效应。
李默对一整套计划,侃侃而谈。
一番话,条理清晰,逻辑严密,从产品设计、场景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