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舟并非常见的狭长竞速款式,而是更加庞大、装饰繁复,船身彩绘着鳞甲鲜明的龙纹,船首高昂的龙头木雕栩栩如生,显然是为展览和仪式准备的“工艺品”。
旁边还有一位老爷子,正在敲着一种小鼓。
李默则是带着方悦、张慕倾在此参观。
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客人,便是江南旅游投资联盟会长袁学静。
袁学静是个看起来有几分儒雅的中年男人,他表现得不冷不热。
这一点倒是有些出乎李默的意料。
李默主动与袁学静聊天,介绍城郊村这边的民俗文化。
李默面带微笑:“袁会长,你看我们这城郊村的龙舟,虽然不比竞速龙舟那般迅捷激烈,但这雕工、这彩绘,还有代代相传的修缮仪式,也算是一份独特的文化传承吧?我们正想以此为核心,结合周边的早茶点心文化,打造一个沉浸式的文化体验IP。”
袁学静穿着一身休闲便装,双手插在裤袋里,目光扫过那艘华丽的龙舟,嘴角微微牵动了一下,露出一丝职业性的审视表情。
他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,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口吻:“李市长,恕我直言。文化传承固然动人,但作为旅游投资产品,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市场吸引力和可持续性。”
袁学静的语气平淡,似乎对这一次的参观,并不满意。
袁学静开口,声音不大,却让旁边的方悦和张慕倾都看了过来:“首先,这种表演型、展览型的龙舟,缺乏竞技体育的对抗性和观赏激情。
游客来看一次,拍个照,新鲜感过了,很难形成重复消费和口碑裂变。它的核心吸引力在哪里?仅仅是静态的‘好看’吗?这在当今快节奏的旅游市场里,恐怕有些单薄。”
接着,他不等李默回应,继续说道:“再说早茶。您说的特色点心,我初步了解过,确实有些独到之处。但放眼全国,哪个城市没有自己特色的早点小吃?
广东的早茶、苏州的糕点、成都的担担面……天水这点心,能否形成足够强大的品牌差异化,从这片红海中突围?它的口味,是否具备普适性,能让天南地北的游客都接受并喜爱?”
袁学静他顿了顿,总结道:“龙舟表演,季节性太强,内容单一。早茶点心,替代性太高,突围困难。将这两者结合,听起来美好,但实际运作中,很可能是‘1+1小于2’。投资回报周期,在我看来,会非常漫长,而且不确定性很高。”
一番话,条分缕析,直指核心,现场的气氛瞬间有些凝滞。
张慕倾皱起了眉头,想要开口反驳,却被李默用眼神轻轻制止。
方悦站在稍远一点的地方,安静地听着,脸上依旧是她那标志性的、看不出喜怒的平静,只是指尖无意识地捻动着身边一片翠绿的树叶。
其实袁学静的到来,完全是方悦作为怡兰会重要理事对他发出邀请,他才过来了。
刚开始的时候,袁学静的态度还是比较亲近的。
然而参观之后,不知道为何,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李默脸上的笑容未减,反而更温和了些,他点了点头,仿佛袁学静说的这些,他早已深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