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 看着大家干得起劲,柳芸估摸着时间,打算去沈家的学院转转,顺便接孩子们回来。
刚回到家,就看见韩老汉带着几个堂兄弟在后院忙活。他们手里拿着一个法盘,走来走去,不时停下来指指点点,神情专注。
“芸娘,你来得正好!”韩老汉看见她,立即招手,“我们正在重新规划后院。”
柳芸走近一看,只见地上画着密密麻麻的线条。原来他们要把整个院落重新布局,将习武场和菜地都纳入其中。
“你看,”韩老汉指着地上的图案解释,“这样一来,整个院子就成‘目“字形了。前院是待客的地方,中院是生活区,后院分成两部分,一边是习武场,一边是菜地。”
柳芸眼前一亮,这布局确实巧妙。既保持了传统院落的格局,又充分利用了空间。
“爹,你们真厉害!”她由衷赞叹。
韩老汉被夸得眉开眼笑,又提议:“要不要把地面也重新铺一下?用青石板铺就挺好。”
“您看着办就是,银子不是问题!”柳芸一边往外走一边说。
她得赶紧去套马车,阿珑不在,只能自己动手。刚到河边,就遇到了刚回来的阿珑。
“夫人去哪儿?”阿珑牵着马问道。
“去沈家庄,顺便接孩子们。”柳芸抖了抖缰绳,马儿不安地跺了跺蹄子。
“对了,”阿珑突然想起什么,“殷欢让我告诉您,她已经掌握二百二十个字了。”
柳芸心里一惊,这丫头学得也太快了!她记得上次检查时才一百多个字,这才多久?
“驾!”她一甩鞭子,马车飞快地驶了出去,扬起一路尘土。
一路上,柳芸的心思都在殷欢身上。这孩子的进度远超预期,让她暗自思忖,如此聪慧若不懂藏拙,过早锋芒毕露恐引人注目,反而不美,看来得寻个时机提点她一番,凡事需稳扎稳打,不宜操之过急。
到了沈氏书院门口,柳芸一个漂亮的急停,扬起一片尘土。她把马拴好,开始在书院外转悠。
她站在沈氏书院的围墙外,眯着眼打量着墙内的一切。青砖墙上爬满了常春藤,绿意盎然,衬得整座书院古朴雅致。
她轻轻抚摸着墙上凹凸不平的砖缝,指尖传来粗糙的触感。这里,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求学之地。
透过墙上的梅花窗,柳芸仔细观察着里面的布局。教室、练功房、藏书阁......每个细节都不放过。
掏出随身带的本子,柳芸开始快速画起草图。两进院落,八间房舍,布局合理,功能齐全。她的笔在纸上快速移动,不时抬头对照实物。
正当她准备收工时,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厉喝:“谁在那鬼鬼祟祟的!”
柳芸不慌不忙地收回手,转身望去。远处,一队人马浩浩荡荡而来,仆从护卫簇拥着一顶精致的轿椅,沈老夫人正端坐其上,目光冷冷地打量着她。
轿椅两侧的流苏随风轻摆,沈老夫人的面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威严。她身着一袭暗紫色锦缎长裙,发髻高挽,银钗闪烁。
“这韩家村的村妇,怎敢在此处鬼鬼祟祟?”沈老夫人的声音里带着显而易见的轻蔑,眼角微微上挑,透着几分不屑。
柳芸嘴角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