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月钱啊...”声音里满是委屈,却又不敢大声说出来。
茶馆里,香气四溢,食客们的谈笑声此起彼伏。
柳芸看韩宇狼吞虎咽的样子,忍不住问:“学堂不用上课?”
“先生病了,让我们自习。”韩宇含糊其辞,低着头扒拉着碗里的饭菜,生怕对上她的眼神。“是吗?”柳芸淡淡地应了一声,也不追问。
窗外的树影婆娑,斑驳的光影落在桌面上,随风轻轻摇晃。
用过午饭,柳芸到底还是给了他二百文钱,不过语气冷了几分:“记住正事是什么。”她的目光如炬,直直地盯着韩宇。
“晓得晓得,考功名要紧。”韩宇笑嘻嘻地应着,手却紧紧攥着那二百文钱,生怕她反悔似的。
“那好,今后放假就别回来了,等秋收时节再回。”柳芸说完,转身就要走。
韩宇一听到秋收两个字就头大,去年被晒得浑身通红的记忆还历历在目。
仿佛那烈日当头的农忙景象就在眼前,让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。
可惜柳芸等人已经和村长出了城,他只能眼巴巴看着马车远去,扬起的尘土模糊了他的视线。
马车上,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规律的声响。阿珑小声问:“夫人,不带老爷一起?”
“让他好好读书。”柳芸淡淡道,目光望向窗外掠过的风景。
夏日的阳光透过车窗,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
村长看着远处起伏的田野,感慨道:“芸娘有本事,把韩宇教得这般懂事了。想当初那可是村里最让人头疼的主。”
柳芸笑而不语,转而问起附近的良田。她手上有些余钱,想再置办些产业。
马车继续向前,驶过一片片金黄的麦田,蝉鸣声此起彼伏,夹杂着农人们的号子声。
回到村里,柳芸直接去了墨具厂。
工人们正在忙着制墨,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墨香。她仔细检查着账目,思索着如何扩大生意。夕阳西下,晚霞染红了半边天。
柳芸站在院子里,看着远处的学堂方向,不知在想些什么。
风吹过,带来几声若有若无的读书声,让她想起了那个总是笑嘻嘻的身影。
阿珑在一旁欲言又止,最后还是忍不住说:“夫人,老爷他...”
“他有分寸的。”柳芸打断了阿珑的话,“让他自行领悟吧。”
夜幕降临,村里渐渐安静下来。柳芸坐在灯下,翻看着账本,时不时在上面写写画画。案头的烛火摇曳,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