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进四娘碗里,二郎和三郎则在暗地里较劲,看谁能吃得更多。
看着孩子们的胃口,柳芸暗自盘算着存粮。
这些日子以来,来往的流民越来越多,粮价节节攀升。若是不未雨绸缪,怕是要吃苦头。
“阿珑,次日装货的时候记得给我留仨百斤小麦。”她轻声说道,目光依旧落在孩子们身上。阿珑点头应下,瞄了眼餐桌上香喷喷的大米饭配咸香下饭的腊味蛋羹,张了张嘴,终究没说出降低伙食标准的话。
他知道,柳芸疼孩子,就算自己省着吃,也要让孩子们吃饱。
夜幕降临,二郎三郎从风车磨坊取回钱箱,里面只有两枚鸡蛋、三个铜钱和半碗青豆。
往日这个时候,钱箱里总是叮当作响。
“阿娘,这几天收入少了好多。”二郎翻着账本,忧心忡忡。他的手指在数字上划来划去,眉头皱得比柳芸还紧。
柳芸望向窗外,夜色中依稀可见几颗星子在云层间闪烁:“不必担心,只要这片土地还能长出庄稼,河里还有鱼,日子总会好起来的。”
话音未落,一道惊雷划破夜空,震得窗棂直响。
“要下雨了!”四娘欢呼着跑进屋来,她的小脸因为兴奋而泛红。
母子五人站在门口,看着雨点砸在泥土上,溅起一朵朵水花。
雨水的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,充满了生机。
次日清晨,柳芸赶着补给马车驶向城外。昨夜的大雨让道路泥泞不堪,车轮时不时陷入泥坑,行程比往常慢了许多。
亭子外已经聚集了不少流民,他们蜷缩在屋檐下,身上的衣服还带着昨夜雨水的潮气。
有的人抱着孩子,有的人独自缩成一团,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。
看着那些蜷缩在母亲怀中的孩子,柳芸心中一软。那些稚嫩的面庞上带着疲惫和饥饿,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们。
“阿珑,去沈员外府上买十斤姜,再借个锅来熬姜汤。”她说着,从怀里掏出一串铜钱。
不多时,阿珑带着锅回来,身后却跟着一个不速之客——沈芸。
她穿着一身淡青色的衣裙,在这群流民中显得格外扎眼。
“柳芸!”沈芸兴奋地挥手,像个找到玩伴的孩子。
柳芸脸色一沉:“你怎么跑来了?连个护卫都不带。”她的语气里带着责备,却又藏着一丝关切。
沈芸讪讪地放下手,乖乖跟在阿珑身后帮忙。她笨手笨脚地生火,被烟呛得直咳嗽,却依然坚持要帮忙。
等姜汤分完,沈芸已经累得瘫坐在木桩上,脸上沾着灰,头发也乱了。
看着来往的流民孩子,她时不时报以微笑,换来几颗石子和树叶作为“礼物”。她小心翼翼地将这些“宝贝”收进袖中,仿佛那是什么稀世珍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