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福“字,不过是用艺术字体写的。”
“原来字还能写得这么好看!”银莲惊叹道,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。
柳芸笑着解释:“汉字书写风格多种多样,初学者都从这种标准字体开始练起,还有草书、行书这些,甚至可以自创字体。就像绣花一样,同样的花样,每个人绣出来都会有不同的味道。”
姐妹俩听得入迷,眼中满是崇拜。阳光下,柳芸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。
“好了,你们快回去玩吧,这里都是泥,当心弄脏衣服。”柳芸轻声提醒,目光中带着慈爱。
看着两个小姑娘蹦蹦跳跳离开,柳芸转身继续指导育种工作。缺人手的情况得到了缓解,村里特意挑选了几个机灵的年轻人跟她学习。
兰娘负责做育苗盘,她的手很巧,把竹片编织成的育苗盘整齐漂亮。穆氏则负责泡种,她总是小心翼翼地控制水温,生怕把种子烫坏了。
韩超挑泥的动作很麻利,一担担湿润的泥土被他运进苗圃坊。
韩勤和柳芸一起管理炭火,时不时要调整火候,确保温度适中。
大家把原来的手工磨坊改造成了苗圃坊,忙得不亦乐乎。苗圃坊里,温暖潮湿的空气中飘着泥土的芬芳,几个木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育苗盘。
通过这次育种学习,穆氏对读书的看法也有了改变。看着柳芸娴熟地处理各种问题,她终于明白,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选士考,更重要的是学到真本事。
回到家,穆氏立刻叫住了正在玩泥巴的银莲:“快来写字!”
银莲手里捏着泥巴做的“包子”,一脸茫然:“娘,您没事吧?”阳光下,她的小脸上沾着点点泥巴,显得格外可爱。
“什么没事!”穆氏一边给小儿子喂奶,一边催促,“快把那些泥巴扔了,好好练字!现在不学,以后想学就难了。”
“这不是泥巴,”银莲护着自己的“杰作”,眼中闪过一丝委屈,“这是给四娘和三郎做的包子饺子呢!我都捏了半天了。”
文氏见状,笑着递来一个簸箕:“放这里吧,一会给你煮。等你写完字,咱们就一起玩。”
银莲这才依依不舍地把泥巴“包子”放进簸箕,乖乖去写字了。她坐在小板凳上,认真地一笔一画描摹着字帖,时不时还要问问路过的人这是什么字。
夜幕降临,炊烟袅袅升起,柳芸的喊声传遍村头:“韩大郎!回家吃饭了!”
三郎和四娘飞快跑回家,手里还捧着银莲“煮”的泥巴包子和饺子,非要让柳芸也尝尝。
柳芸低头一看,不禁哭笑不得。泥巴“包子”虽然形状不太规整,但能看出银莲确实下了功夫,每个都捏出了褶子。
三郎蹲在厨房门口,眼巴巴地望着那盆浑浊的泥水,小脸皱成一团。
泥水里漂浮着他精心捏制的“饺子”和“包子”,被阿娘一盆水无情地冲散了。
“三郎,快进来吃饭。”柳芸的声音从堂屋传来。
三郎依依不舍地看了眼那盆泥水,小手指还在空中比划着。他一边往嘴里扒拉着饭菜,一边琢磨着要不要趁阿娘不注意,重新把那些泥巴捡回来。
一个大胆的想法刚在脑海中冒头,就对上了柳芸投来的锐利目光。
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