; “可是……我没参加过正式演出。”
“没关系!”周小雨坚定地说,“你唱给萤火灯听过,现在就该唱给更多人听。”
放学铃响时,徐惠清在校门口等他。远远看见他和同学们挥手告别,脸上还挂着笑,她心头一松。
“今天怎么样?”她接过他的书包。
“有人让我当合唱团领唱。”
“哦?”她挑眉,“你想去吗?”
“我不知道。”他低声道,“我怕唱不好。”
她蹲下身,平视着他:“还记得你说‘妈妈’那天吗?那时候你也怕,可你还是说了。有些事,不是因为你准备好了才去做,而是做了,才会变得勇敢。”
他仰头看她,眼神闪烁了一下,终于点头:“我想试试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林晨光开始参与排练。音乐教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。起初他总躲在角落,声音细若游丝,但随着一次次练习,他的气息越来越稳,情感也越来越饱满。其他孩子渐渐不再把他当作“特殊”的存在,而是真正接纳他为团队的一员。
一天傍晚,排练结束得晚,夕阳将教学楼染成金色。林晨光独自留在琴房,反复弹奏《破土》的旋律。手指在黑白键上游走,心却飘得很远??他想起了那个镜中的少年陈念,想起录音带里那句“替我对这个世界说:我还想活着”。
忽然,门被推开。
晓芸走了进来,手里抱着一台旧式录音机。
“我知道你在练什么。”她轻声说,“我也带来了点东西。”
她按下播放键。
一段陌生又熟悉的旋律响起??是《回响》的初稿版本,由一群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合唱而成。那是二十年前,CS组织内部一次失败的情感模拟实验留下的残片,直到最近才从雷达站备份数据中恢复。
“这些声音……”林晨光睁大眼。
“都是像你一样的孩子。”晓芸说,“他们没能走出来,但他们留下了声音。你现在唱的每一句,其实都在回应他们。”
他久久无言,只觉胸口起伏,仿佛有无数双手在轻轻推着他向前。
一周后,校际合唱比赛如期举行。礼堂座无虚席,灯光璀璨。轮到光复学堂登场时,全场安静下来。
舞台中央,林晨光穿着白色衬衫、深蓝背带裤,站得笔直。身后四十名同学整齐列队,每人胸前别着一朵手工制作的向日葵。
指挥棒落下,钢琴前奏缓缓流淌。
他开口的第一句,清澈如泉:
>“黑夜里有朵小花,
>它不怕风吹雨打……”
歌声渐强,情感层层推进。当唱到“虽然没人看见它,它仍向着光长大”时,台下已有家长悄悄拭泪。
最后一段,全体合唱加入,声浪如潮水般涌起:
>“我们曾看不见,但我们听得见;
>我们曾被遗忘,但我们记得彼此的名字;
>请相信,哪怕世界闭上眼,
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