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用吃食来形容,香港电影就像是大排档。
大排档的特点就是重口味,如果清淡了那和在家吃有什么区别。
香港电影就是这样,他的戏剧冲突必然是很夸张,表演方式也很夸张的,这才能让大家有新鲜感,不然为啥来影院啊。
冯导的电影在这些方面与港片异曲同工,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聚焦的是小人物。
如果有一天,他的视角发生变化了,他不再关注小人物,而是去拍那些高大上,那么距离失败也就不太远了。
其实,我是能理解冯导的焦虑的。
媒体这两天一直都在用两人作比较,都是做喜剧的,都是黑色幽默,都是聚焦小人物……
但我其实想说的是,一个导演,永远不会被另一个导演取代。
能取代导演的只有导演自己。
电影的主要群体是年轻人,而导演的思想不可能永远年轻。
当你无法搞明白年轻人的想法时,就是落伍的时候,必将被观众抛弃。
这是无法避免的。
好的导演也无非是能将这个过程放慢而已。
……】
张辰巴拉巴拉的写了一大堆,本意是想要澄清一下宁昊不是谁的替身,却不知不觉的说了不少冯小钢的分析。
写完他也懒得改了,干脆直接就发了出去。
冯这个人,虽然号称‘小钢炮’,好像一个中年愤青一样,每天不是喷这个,就是喷那个,给人一种愣头青的感觉,但其实这个人心眼极多。
他算是郑小龙带进圈子的。
郑小龙拍《编辑部的故事》的时候写好的剧本突然就丢了,重写是时间上来不及,编剧们也不愿意,然后冯小钢自告奋勇说我还记得大致情节,我能默写下来。
冯小钢真默写下来了,然后就得到了郑小龙的赏识,成了署名编剧,从而正式进入圈子。
但奇怪的时候,等新剧本默写完了,老剧本又莫名其妙的找到了。
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是有人从中搞了鬼。
……
上辈子,2005年左右吧,华语电影票房,基本就是张一谋和冯小钢。
其他的导演要么产量低,要么是艺术片,只能沦为陪衬。
像江文,他拍的电影根本就不是商业片,能拿那么高的票房其实很让人奇怪。
陈诗人就更不说了。
《无极》骨子里其实还是文艺片,所以商业成绩一塌糊涂。
冯小钢是有一点混不吝的气质的,所以获得了一个‘小钢炮’的绰号。
但这人其实也不是像他表现的那么没脑子。
否则他怎么不敢招惹王硕呢。
叶京的电视剧《与青春有关的日子》里专门弄了个冯裤子的角色来恶心他,也没见他说什么。
说白了,这人其实有点欺软怕硬。
&n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