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人乃吏部侍郎之妻,其夫与萧煜在朝中并非同路。这话看似夸奖,实则暗藏机锋,既点了洛晚晚的“商贾”背景,又将她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品评。
若是一般新妇,怕是早已羞赧或局促。洛晚晚却微微一笑,落落大方地答道:“李夫人好眼力。这料子是库房里存着的些老物件,妾身瞧着颜色花样还耐看,便让丫鬟改了个样式。说起来,不过是些旧物新用,倒让夫人见笑了。‘云裳阁’不过是闲暇时弄着玩的小铺子,承蒙各位夫人不弃,哪里当得起‘夸’字。倒是夫人这身牡丹纹的缎子,是江南今春的新贡吧?这织金手艺,怕是宫内匠人也不过如此了。”她四两拨千斤,既化解了针对,又巧妙地将话题引回对方身上,还显露出不俗的眼力。
那李夫人被反将一军,愣了一下,随即干笑两声,倒也不好再穷追猛打。
这时,另一位与太夫人有些交情的国公夫人笑着接口:“旧物新用,倒是节俭的好法子。如今有些年轻人,一味追求新奇,反倒失了底蕴。侯夫人年纪轻轻,懂得惜物,持家有道,难怪太夫人常夸你。”
洛晚晚谦逊道:“老夫人过奖了,不过是分内之事。”
话题渐渐展开,从衣料说到首饰,又从首饰说到插花、品香。洛晚晚并不抢话,但每每开口,总能说到点子上。她结合现代审美和古代礼仪,谈论色彩搭配的和谐,分析香品韵调的高低,甚至引用了些许古籍中关于“雅趣”的论述,言之有物,令人耳目一新。她不像某些贵妇那样掉书袋,也不似暴发户般炫耀,其见解独特而务实,渐渐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。
晋王妃原本只是漫不经心地听着,后来也渐渐将目光投向她,偶尔问上一两句。当谈到近日京中流行的某种海外传来的香料时,洛晚晚不仅能说出其产地、特性,还随口提了句“此香初闻浓烈,但若能以微量与沉水香搭配,尾调更显清远”,这恰好说中了晋王妃近日调试香方的心得。
王妃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笑道:“没想到侯夫人对香道也有如此见解。”
洛晚晚从容应答:“妾身闲暇时喜欢翻看杂书,偶有所得,让娘娘见笑了。不过是觉得,万物皆有其理,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,用起来方能得心应手。” 她这话,隐隐契合了她管理侯府产业的思路,听得晋王妃微微颔首。
宴席间,丝竹悠扬,觥筹交错。洛晚晚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,耳听六路眼观八方。她注意到,几位皇子妃并未亲至,但都派了心腹嬷嬷送来贺礼;注意到某些夫人看似亲热,实则言语机锋不断;注意到一些地位稍低的官员家眷,努力想融入核心圈子… 她像一块海绵,默默吸收着一切信息。
中途更衣时,在回廊拐角,她无意中听到两位看似交好的侯夫人低声交谈,其中一位抱怨家中锦缎铺子被新开的“云裳阁”抢了生意,另一位则劝慰:“…且让她得意几日,听闻漕运那边近来不太平,南边的料子价格看涨,她那些新奇花样,没了好料子也是白搭…”
这看似不经意的闲谈,却让洛晚晚心中一动。漕运不畅,南方料子涨价… 这是重要的市场信息!她面上不动声色,记在心里。
花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方散。洛晚晚辞别晋王妃时,王妃难得地多说了句:“今日与夫人说话倒投缘,日后得了闲,常来府里坐坐。”
这话,便是一种认可的信号。
回府的马车上,洛晚晚褪去笑容,揉了揉有些僵硬的腮帮,长长舒了口气。秋云兴奋地说:“小姐,您今天太厉害了!我看那些开始还瞧不起人的夫人,后来都对您客客气气的呢!连王妃娘娘都夸您!”
&n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