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送走英法代表,美国的约翰逊就走了进来。
“顾!
我的朋友!”
约翰逊张开双臂,用夸张的热情打着招呼,尽管他们之前只在正式场合见过几面,“希望我没有打扰你。
刚才我看到巴灵顿和杜邦出去了,看来你们谈得很愉快?”
他试探着问。
顾维钧请他坐下,微笑道:“约翰逊先生,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交流。
您知道的,战后问题千头万绪,需要沟通的事情很多。”
“当然,当然!”
约翰逊挥了挥手,自己拿出一支钢笔在手里把玩着,“顾,我开门见山地说。
美国非常关注远东的和平与稳定。
我们认为,一个开放的、机会均等的亚洲,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。
日本最近的一些举动,确实令人担忧,他们的‘二十一条’和其在山东的驻军,显然破坏了这一原则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观察着顾维钧的反应,“美国愿意支持一个主权独立、领土完整的华夏,这对于维护地区的力量平衡至关重要。
关于太平洋岛屿和琉球问题,我们认为,应该尊重历史和国际法,而不是凭借强权政治。”
这番话听起来冠冕堂皇,充满了“理想主义”
色彩,但顾维钧听出了弦外之音:美国要利用华夏牵制日本,推行其“门户开放”
政策,同时不希望英法在华夏获得过多的独占性利益。
顾维钧点了点头,表示赞同:“约翰逊先生,华夏珍视与美国之间的传统友谊。
我们非常赞同您关于‘机会均等’和尊重国际法的观点。
一个稳定、繁荣的华夏,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,我们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,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和投资。”
他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承诺,而是突出了“平等互利”
和“所有国家”
,这既回应了美国的诉求,也暗示不会给予任何一国特权。
约翰逊显然对这个回答不太满足,他往前凑了凑,压低声音说:“顾,我听说英国人和法国人都在向你许诺好处。
但你要知道,他们的殖民体系是过时的,未来是商业和金融的时代。
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能力和资本,我们可以为华夏的重建提供最优惠的贷款、最先进的技术,而且,我们没有……嗯,没有那么多附加的政治条件。”
他开始抛出诱饵。
顾维钧心中暗笑,这又是一场利用矛盾的机会。
他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:“约翰逊先生,您的诚意令我感动。
不过,您知道的,英法毕竟是传统的强国,他们在国联的影响力,以及他们之前与我国的一些历史渊源……唉,有些事情,很难完全避开他们。
当然,华夏的市场足够大,足以容纳所有真诚的合作者。
我们尤其对美国在电力、石油、汽车等新兴工业领域的优势非常感兴趣。
或许,我们可以先从这些领域开始,探讨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?”
他没有拒绝,也没有完全答应,而是划出了一块具体的合作领域,既吊着美国人的胃口,又避免被其绑上战车。
约翰逊的眼睛亮了起来,对他来说,能打开华夏这个潜在巨大市场的大门,哪怕是撬开一道缝,也是巨大的外交胜利。
“太好了!
顾,你是个有远见的人!”
约翰逊兴奋地说,“我马上给国内电报,我们可以尽快安排技术代表团互访!”
送走了心满意足的美国公使,顾维钧感到一阵疲惫袭来,但更多的是一种亢奋。
一天之内,周旋于三大强国之间,利用他们之间的猜忌和竞争,一点点地为国家撬开有利的局面。
这种纵横捭阖的感觉,既惊险,又充满了成就感。
这完全不同于过去他在北洋政府时,那种仰人鼻息、屈辱外交的体验。
晚上,他回到下榻的旅馆,顾不上休息,立刻坐到书桌前,铺开信纸,准备给北京电报。
他需要详细汇报今天与英、法、美三方接触的情况,尤其是各方透露出的底线和可能交换的条件。
在电报的末尾,他犹豫了一下,还是加上了几句个人感受:“……脑钧鉴:今日与会,列强态度已显分化之兆。
英重均势与实利,法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