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。
"
周天翻开记事本,“不过如果继续接这么多外单”
唐启摆摆手:"
我心里有数。
告诉后勤部,从下个月开始,外单减少两成,优先保证咱们自己的需求。
"
他走到窗前,望着北方,“欧洲人打得再热闹,终究是别人的事。
咱们的家门口,可还不太平呢。”
窗外,又一艘满载军火的货轮拉响汽笛,缓缓驶离码头。
船上的德国水手向岸边挥手,而码头上的中国工人们已经转身走向下一批等待装运的木箱。
在这1915年的初夏,战争与生意,就这样奇妙地交织在了一起。
"
格老子的,这帮洋鬼子打仗,倒把老子夹在中间当磨心。
"
唐启用他那口浓重的西南话嘟囔着,把电报揉成一团塞进裤兜。
电报是德国驻昆明领事馆来的,内容很简单——再追加五千挺机枪、两百门火炮的订单,价钱好商量。
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封加急订单了。
自从欧洲那边凡尔登打起来,德国人就跟饿狼见了肉似的,拼命往西南塞订单。
议事厅里,几个心腹已经等着了。
陆军司令蔡锷正跟商业部长周天祖低声说着什么,见唐启进来,两人立刻站起来。
"
都坐,都坐。
"
唐启摆摆手,自己先一屁股坐在主位上,顺手抄起桌上的茶壶就往嘴里灌。
茶水顺着他的胡子往下流,他也不在意。
“今天叫你们来,是有大事商量。”
他从裤兜里掏出那团皱巴巴的电报,扔在桌上。
“德国人又加单子了,这是好事,也是麻烦事。”
周天捡起电报看了看,咧嘴笑了:“总督,这可是大买卖啊。
按这个价,咱们军工厂半年的利润能翻一番。”
"
你懂个锤子!
"
蔡锷突然拍桌子站起来,他那口云南腔调又急又冲,“就知道钱钱钱!
德国人现在是被英法逼急了,才这么大方。
等他们缓过劲来,指不定怎么收拾咱们呢!”
唐启没说话,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。
那声音不大,但在场的人都安静下来。
他们知道,这是总督思考时的习惯。
"
报告!
"
门外传来卫兵的声音,“英法特使到了,说有紧急事务求见。”
唐启挑了挑眉毛:“来得倒是快。
让他们在前厅等着,就说我在开重要会议。”
等卫兵脚步声远去,唐启才压低声音说:“昨天夜里,英国领事馆派人送来口信,说今天要谈’中南半岛的事’。”
"
中南半岛?"
周天眼睛瞪得溜圆,“那不是英国和法国人的地盘吗?”
蔡锷冷笑一声:“英法现在被德国揍得满地找牙,哪还顾得上什么中南半岛。”
唐启站起身,在厅里来回踱步。
他那件绸缎褂子已经被汗水浸透,贴在背上。
“我琢磨着,英法这是要跟咱们做交易。
德国人买咱们的军火打他们,他们肯定不乐意。”
"
那总督的意思是?"
周天小心翼翼地问。
唐启停下脚步,目光在几个人脸上扫了一圈:“我的意思是,先听听洋鬼子怎么说。
不过你们记住,不管德国还是英法,在咱们西南的地盘上,都得按咱们的规矩来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