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
格老子的,这鬼天气硬是热得人心慌。
"
唐启用浓重的西南口音自言自语道,顺手解开了领口的两颗铜纽扣。
他转身走向红木办公桌,桌上摊开的世界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颜色的记号,最显眼的是用红笔圈出的中南半岛区域。
唐启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,目光却落在墙上的挂钟上,下午三点二十分。
按照他的计算,伦敦的国会辩论应该已经结束了,但朱尔典那边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。
他并不着急,作为一个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人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历史的大致走向。
"
报告总督!
"
门外传来副官急促的脚步声和带着云南口音的喊声。
"
进来嘛。
"
唐启头也不抬地应道。
副官推门而入,手里捧着一个漆木托盘,上面放着一封电报。
“总督,朱尔典公使派人送来的,说是伦敦的回电。”
唐启接过电报,嘴角微微上扬。
他不用看也知道内容是什么——两个大写字母"
no"
,简洁得近乎傲慢。
他慢慢展开那张薄如蝉翼的电报纸,果然,除了那个刺眼的否定词外,再无其他解释。
“去t的no,龟儿子些,果然舍不得那块肥肉。
"
唐启冷笑一声,将电报随手丢在桌上。
他走到窗前,望着总督府前飘扬的红旗。
"
总督,英国人不答应,我们咋个办?"
副官小心翼翼地问道,打断了唐启的回忆。
"
急啥子嘛,老子早就晓得他们要拒绝。
"
唐启转身,从抽屉里取出一盒哈德门香烟,抽出一支点燃,深深吸了一口。
“中南半岛这块肉,英国人啃了几十年,哪会轻易吐出来?”
烟雾缭绕中,唐启眯起眼睛。
他比谁都清楚,现在的欧洲战场正处于胶着状态,英法德三国在凡尔登和索姆河损失惨重,急需外部支援。
他提出的条件看似狮子大开口,实则是试探英国人的底线。
"
去把蔡司令喊来,就说我有要事相商。
"
唐启吩咐道。
副官刚离开不久,门外就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。
"
老唐,听说英国人给答复了?"
蔡锷大步走进来,军靴在地板上踏出沉闷的响声。
唐启将电报递给他:“你自己看嘛。”
蔡锷扫了一眼,眉头立刻拧成了疙瘩:“狗日的英国佬,真当自己还是日不落帝国嗦?”
"
松坡兄啊,莫激动。
"
唐启吐出一个烟圈,“这事我早就料到了。
现在欧洲那边,德国人虽然占了上风,但离胜利还远得很。
英国人自然觉得没必要向我们妥协。”
蔡锷一屁股坐在沙上,军刀与木质扶手碰撞出清脆的声响:“那我们就这样算了?弟兄们可都盼着收回安南呢!”
唐启走到地图前,手指划过中南半岛的轮廓:“松坡兄,你晓得为啥子我要选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要求不?”
蔡锷摇摇头,等着唐启的下文。
"
因为时机不对。
"
唐启自问自答,“欧洲大战才开始不到三个月,英国人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。
等再过一年,等他们的青年人在战壕里死得差不多了,等他们的国库被战争掏空了,那时候他们才会认真考虑我们的条件。”
蔡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:“你是说我们在等?”
"
对头。
"
唐启掐灭烟头,“但不是干等。
我们要趁这段时间,把兵工厂的产量再提三成,把新式步枪的生产线全部开动起来。
还有,我让你秘密训练的那支特种部队,进度咋样了?”
"
按照你的要求,从各部队挑选了三百名好手,正在昆明郊外的秘密基地训练。
"
蔡锷压低声音,“不过老唐,我还是不明白,你为啥子非要训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