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不知是谁带头唱起了当地的民谣,很快,数百人的声音在雨夜中汇成了一股洪流。
在这歌声中,新的抢险方案迅制定:一部分人在厂区继续加固堤防,另一部分人在通往安宁城的必经之路上开挖泄洪渠。
唐启亲自挥锹挖土,手掌很快磨出了血泡。
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挤到他身边,递上一块烤得焦黄的红薯:“总督大人,俺娘让给你的。”
唐启接过还冒着热气的红薯,突然觉得鼻子酸。
他蹲下身,把红薯掰成两半:“来,咱俩一人一半。”
小男孩摇摇头:“俺吃过了,这是专门给您的。
俺爹说,您是天上的星宿下凡,来救咱们穷苦人的。”
唐启苦笑着揉了揉孩子的脑袋:“傻孩子,哪有什么星宿下凡。
我啊,就是个普通人,跟大伙儿一样,想让日子过得好点儿。”
天边泛起鱼肚白时,雨终于小了。
经过一夜奋战,厂区的水位开始缓慢下降,新挖的泄洪渠成功将部分洪水引向了无人区。
唐启瘫坐在泥地里,连抬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"
总督,统计出来了。
"
小李子拿着张湿漉漉的纸走过来,“设备损失大约两成,主要是些笨重机床。
青霉素菌种全部抢救出来了,就是…”
“就是什么?”
"
警卫连有两个战士…没找到。
"
小李子声音哽咽,“还有三个工人被倒塌的墙砸伤了,已经送去医院。”
唐启闭上眼睛,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。
他知道,这就是代价。
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。
"
厚葬烈士,抚恤家属。
"
唐启睁开眼,声音沙哑,“受伤的工人用最好的药,费用总督府出。”
第三天,太阳终于冲破云层,将金色的光芒洒在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上。
洪水退去的厂区里,人们开始清理淤泥、检修设备。
远处,安宁城的炊烟袅袅升起,新的一天开始了。
唐启站在高处,望着这片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土地。
可现在,看着这些朴实勇敢的人们,他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。
"
总督,回去休息会儿吧。
"
老王走过来劝道。
唐启摇摇头:“没时间休息啊,老王,咱们的厂子,得抓紧复产。”
他转身望向东方,那里,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。
"
告诉同志们,"
唐启的声音不大,却字字铿锵,“咱们多造一杆枪,多产一片药,前线的弟兄们就少流一滴血。
这,就是咱们的战场。”
“报告、第三军、第七军、第九军已经抵达大理和楚雄灾区,正在进行救援和重建,灾区道路正在重建,”
ps:任何时候,我们可以不信警察,不信公职,但我们可以永远相信制服在身兵哥哥。
今天一万多字了,虽然只有三章。
比他们四五章的强多了吧,再次感谢夕阳的催更符,本书第一次受到这么大的打赏,跪谢大佬和读者老爷们。
晚上没事的话,我再更一章。
感谢大哥。
求为爱电,求点赞、求催更、求评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