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3年8月初,昆明。
唐启站在总督府二楼的窗前,手里捏着那份刚从武汉送来的密信。
窗外,翠湖的水面平静如镜,倒映着灰蒙蒙的天空,就像他此刻的心情,表面平静,内里却暗流汹涌。
"
八万北洋军,再加上倭国人提供的十万支枪"
唐启低声喃喃,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。
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这双曾经在实验室里摆弄精密仪器的手,现在却要决定数十万人的生死。
"
总督,人都到齐了。
"
副官的声音从门外传来,打断了唐启的思绪。
会议室里烟雾缭绕,十几位西南军政要员已经围坐在长桌旁。
唐启走进来时,所有人都站了起来,椅子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。
"
坐吧。
"
唐启摆摆手,自己却没有立即坐下。
他环视一周,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,海军部长萨冰苍老了许多,鬓角已经有了白。
商务部周天正低头翻看文件,金丝眼镜反射着煤油灯的光。
民政部龙骧则一脸忧心忡忡,手指不停地敲打着桌面。
"
诸位,形势比我们想象的更严峻。
"
唐启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,“蔡锷将军在武汉城外来急报,北洋军不仅在武汉布防了八万人,还获得了倭国提供的十万支三八式步枪(19o5年定型量产)和配套弹药。”
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。
教育部长李根源猛地站起来,差点碰翻了面前的茶杯:“倭国人?他们怎么会”
"
袁大头和倭国人勾搭上了,"
唐启冷笑一声,“这老狐狸,一边给我们写信说’与洋人虚与委蛇’,一边却接受倭国人的军火援助。”
唐启从口袋里掏出那封袁大头的亲笔信,随手扔在桌上。
信封上的火漆已经碎裂,露出里面精致的信笺。
“袁大头开出的条件很诱人啊——只要我们按兵不动,他就把江西和广州交给我们管辖。”
"
这"
海军部长林永皱起眉头,“总督,这会不会是个陷阱?袁大头什么时候这么大方过?”
"
大方?"
商务部周天推了推眼镜,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讽,“他这是要我们当他的看门狗!
江西现在被讨袁军占着,广州还有革新派活动,他这是想让我们鱼蚌相争!”
会议室里的争论声越来越大,唐启却没有立即制止。
他需要听听这些心腹们的真实想法,毕竟接下来的决定关系到整个西南的未来。
"
安静!
"
最终还是龙骧用茶杯重重敲了下桌子,才让众人安静下来。
这位民政部总长转向唐启,语气诚恳:“总督,依我看,不如先接受袁大头的条件。
咱们现在在建的铁路、公路太多,财政吃紧啊。
等成昆铁路、川藏公路、贵昆铁路这些完工了,再北伐也不迟。”
"
龙总长说得在理,"
教育部长李根源接话道,手指不自觉地捋着山羊胡,“但我觉得只要湖北就够了。
把湘鄂铁路修通,下次北伐直接沿京汉铁路一路北上,定鼎中原。
江西对我们用处不大,广州海防压力又太重。”
唐启注意到海军部长萨冰一直没说话,只是皱着眉头在纸上写写画画。
“萨部长,你怎么看?”
萨冰抬起头,眼神锐利:"
总督,海军建设才刚起步,我们只有几艘购买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用作训练,真要打起来,别说长江防线,珠江方向我们都守不住。
但是"
他停顿了一下,“如果袁大头真做出卖国求荣的事情,我们海军部就是没船也要游过去踹他屁股。”
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。
唐启走到墙边的大地图前,手指沿着长江划了一道线。
"
诸位,我们现在有十个军,听起来不少,但川省南北要驻防两个军,其他五省各驻一个军,西边牧区一个军,能机动的只有两个军。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