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3年7月的昆明,天气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。
唐启站在总督府二楼的窗前,手里捏着那份刚从江西来的电报。
窗外蝉鸣聒噪,却掩盖不住他胸腔里那颗砰砰直跳的心。
"
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了"
唐启喃喃自语,声音里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。
他低头又看了一遍电报上的日期,7月12日,与记忆中的历史分毫不差。
作为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人,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,二次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,而袁大头称帝的野心也将在不久后彻底暴露。
唐启转身走向那张铺满地图的橡木桌,西南六省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。
"
报告!
蔡松坡将军到了。
"
副官在门外立正敬礼。
"
快请!
"
唐启整了整军装领口,顺手将电报塞进抽屉。
当蔡锷那挺拔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,他注意到这位"
护国军神"
眼下有明显的青黑,显然也是彻夜未眠。
"
松坡兄,你可算来了。
"
唐启快步上前,握住蔡锷的手,“江西那边”
"
我都知道了。
"
蔡锷的声音低沉而坚定,带着湖南人特有的倔强,“李协和(李烈钧字)打响了第一枪,接下来就该看我们的了。”
唐启点点头,示意副官去召集其他将领。
趁着会议前的短暂空隙,两人站在地图前低声交谈。
蔡锷的手指划过长江沿线:“袁大头的北洋军主力集中在武汉、南京一线,如果我们”
"
等等再说。
"
唐启打断了他,"
等人齐了再详谈。
"
他注意到蔡锷微微蹙眉,知道这位战略家不喜欢被人打断思路。
但唐启心里清楚,这次会议将决定西南六省数十万将士的命运,必须集思广益。
半小时后,总督府的作战室里将星云集。
第一军的李选廷、川省的熊克武、新秀朱代珍这些在后世教科书上熠熠生辉的名字,此刻都肃立在唐启面前。
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和皮革混合的气味,还有那种大战将至特有的紧张感。
"
诸位,"
唐启清了清嗓子,声音在突然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,"
李烈钧将军已在江西举义,讨袁大势已成。
我决定"
他故意停顿了一下,“西南六省即日起誓师北伐!”
话音刚落,房间里顿时响起一片桌椅挪动的声响。
熊克武激动地拍案而起:"
早该如此!
狗日滴袁大头想做皇帝,问过我们手里的枪没有?"
这位川军名将一口浓重的重庆话,引得几位同乡将领纷纷附和。
唐启抬手示意大家安静,转向一直沉默的蔡锷:“松坡兄,说说你的看法。”
蔡锷站起身,修长的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个圈:"
我以为,当务之急是先取湖南、湖北。
"
他的声音不紧不慢,却字字千钧,“两湖乃长江中游枢纽,得之则可顺江而下,威胁南京。
若分兵冒进,恐被北洋军各个击破。”
唐启注意到几位桂军将领交换了一下眼神。
他知道蔡锷的战略稳妥持重,但作为穿越者,他更清楚历史的走向,如果按部就班,二次革命很可能会重蹈覆辙。
"
松坡兄所言极是。
"
唐启先肯定了蔡锷的意见,然后话锋一转,"
但袁大头现在注意力都在江西,我们在西南出其不意"
唐启拿起指挥棒,在地图上划出三条箭头,“我提议三路并进:东路取武汉,中路攻南昌,西路出汉中。
三路大军互为犄角,让北洋军尾难顾。”
作战室里顿时鸦雀无声。
这个计划太大胆了,几乎同时挑战袁大头在长江流域的全部重兵集团。
唐启能感觉到蔡锷投来的惊讶目光,但他没有退缩。
作为穿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