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3年,昆明总督府。
唐启站在作战室那幅巨大的西南边防地图前,手指沿着滇缅边境线缓缓移动,最后重重敲在片马地区那个被红铅笔圈了三次的标记上。
"
狗日的英国佬,这个月第三次了!
"
参谋长陈树湘把电文拍在檀木桌上,震得茶杯里的普洱茶荡出一圈涟漪,“前天又有一队’探险家’带着测绘仪器越过界碑,被边防三团逮个正着。”
唐启没立即接话,他转身望向窗外,雨丝斜织成网,远处五华山的轮廓在雨雾中若隐若现。
如今西南六省的机器局能月产一万支步枪,拖拉机厂开始试制第二代履带式农用机械,但列强的觊觎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急。
"
法国人在老街方向有什么动静?"
唐启突然问道,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那把德国造毛瑟手枪的枪柄。
作战参谋王振邦"
哗啦"
抖开另一份电报:"
河内来的密报,法属印度支那总督调了三个土着步兵连到谷柳,说是’例行换防’。
"
他西南官话里带着浓重的川音,“龟儿子些,换防需要把75小姐把前线推?”
唐启突然笑了,他抓起搪瓷茶缸灌了普洱茶。
"
好啊,英法这是唱双簧呢。
"
茶缸"
咣"
地砸在地图上,震得图钉簌簌作响,“北洋封锁我们经济,他们在西边搞事就算了,现在还试探我们的底线。”
窗外传来汽车急刹的刺响,随即军靴踏碎雨水的脚步声由远及近。
情报处长周默农浑身湿透地闯进来,敬礼的时候军装往下滴着水:"
督军,利剑小队传回密电,在腾冲边境抓到了这个。
"
他从公文包抽出一本被雨水浸透的笔记本,内页用密写药水处理后显出的地形图触目惊心。
唐启的瞳孔骤然收缩。
图上不仅标注了怒江沿岸所有渡口,连刚建成三个月的保山军用机场跑道长度都精确到米。
他翻到最后一页,那个熟悉的"
i1c"
钢印让后槽牙咬得咯咯响,英国军情一处远东科,这帮穿着西装搞测绘的"
绅士"
比明火执仗的侵略者更危险。
"
给边防司令部急电。
"
唐启的声音突然平静得可怕,像暴风雨前的闷雷,"
第一,所有越境人员立即扣押;第二,遭遇武装挑衅允许开火还击;第三"
他顿了顿,抓起红铅笔在地图上画了道血红的箭头,“让赵铁柱带利剑小队去趟密支那,给我们的英国朋友送份’土特产’。”
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,灯泡将唐启的影子投在墙上。
三天后的深夜,缅甸密支那郊外橡胶园。
赵铁柱趴在草丛里,雨水顺着他的蓑衣往下淌。
这个猎人出身的利剑小队的队长眯起左眼,右眼透过瞄准镜盯着三百米外的小楼。
二楼窗口透出的煤油灯光里,偶尔闪过穿卡其布制服的人影。
"
队长,我瞧见喽。
"
耳畔传来副队长吴老四的气音,这个贵州苗裔汉子说话时总带着山歌般的尾调,“白楼里有六个英国佬,领头的就是那个假扮传教士的史密斯少校。”
赵铁柱吐掉嘴里嚼着的烟丝。
他喉结滚动着咽下口唾沫,鼻腔里满是热带雨林特有的腥甜味。
"
二组到位没?“他问,手指无意识抚过腰间那支怪模怪样的冲锋枪。
这是重庆兵工厂刚试制成功的"
山城式”
,32弹匣供弹,在丛林近战里比汉阳造顺手多了。
"
早埋伏在排水沟了。
"
吴老四咧开嘴,月光下牙齿白得瘆人,“狗日的英国佬绝对想不到,咱们敢摸到他们老窝来。”
赵铁柱没接话。
他想起临行前督军说的话:"
铁柱啊,这仗要打得像山火——既要烧得英国人肉痛,又不能让他们抓到纵火的把柄。
"
当时唐启站在沙盘前,手里把玩着个铸铁拖拉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