握。
讨论持续了两个小时,唐启几乎主导了整个会议,对各种技术参数信手拈来。
会议结束后,周明递给唐启一份电报:“总督,川东来的,关于水泥供应的问题。”
唐启眉头紧锁:"
又延迟了?这已经是第三次了。
"
他沉思片刻,“通知后勤部,立即启动备用方案,从滇省调运。
同时派人去查,为什么川东方面总是无法按时交货。”
周明犹豫道:“可是滇省路途遥远,运费会很高…”
"
比起工程延误的损失,运费不值一提。
"
唐启斩钉截铁地说,“攀钢计划绝不能因为物资调配问题而受阻。”
当天下午,唐启换上工装,亲自前往正在修建的道路工地。
四月的攀枝花已有些炎热,唐启和工人们一起搬运石块,汗水很快浸透了他的衣衫。
"
总督大人,您不必亲自…"
一个年轻工人局促地说。
唐启抹了把汗:"
在这里没有总督,只有工友。
叫我小唐就行。
"
他指了指前方的一段山路,“这段路基要加固,否则雨季来了会有塌方危险。”
工人们惊讶于唐启对工程的专业判断,更惊讶于他的亲力亲为。
消息很快传开,越来越多的工人自愿加班加点,工程进度明显加快。
夜幕降临,临时搭建的工棚区亮起了煤油灯。
唐启简单吃过晚饭后,来到工人夜校。
简陋的教室里,几十名工人正跟着老师学习识字和基础算术。
唐启站在后排听了一会儿,然后走上讲台:“今晚我来讲一课,关于钢铁生产的基本原理。”
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配合简单的图示,讲解了从矿石到钢铁的全过程。
工人们听得入神,不时有人提出问题,唐启都耐心解答。
"
记住,"
唐启强调,“钢铁是国家的脊梁。
你们现在学习的每一个字,掌握的每一项技能,都是在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添砖加瓦!”
夜校结束后,唐启回到自己的住处——一间与其他工程师无异的简陋木屋。
他刚准备休息,周明匆匆赶来:“总督,民政部的龙骧大人到了,说是来视察工程。”
唐启挑了挑眉:“这么晚?请他进来吧。”
龙骧是西南政府民政部长官,他对唐启的许多"
新政"
一直持保留态度,特别是对劳工的"
特殊待遇"
颇有微词。
"
唐总督,"
龙骧拱手行礼,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,“深夜打扰了。”
唐启回礼:"
龙大人远道而来,辛苦了。
请坐。
"
他示意周明去准备茶水。
龙骧环视简陋的屋子,目光在唐启床铺上那床薄被上停留了片刻:“听闻总督与工人同吃同住,我原以为是夸大之词。”
"
工程初期,条件艰苦些是正常的。
"
唐启淡淡地说,“龙大人此来,有何指教?”
龙骧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件:“这是近期各地官员对’攀钢计划’的反馈。
不少人认为,如此大规模集中资源在一个项目上,会影响其他地区的民生建设。”
唐启接过文件,快浏览了一遍:“我理解这些担忧。
但龙大人可知道,一个没有重工业的国家,永远只能是列强的鱼肉?”
"
道理我懂,"
龙骧皱眉,“但八小时工作制、医疗保障、工资保障…这些开销太大了。
我们财政本就紧张…”
唐启打断他:“龙大人,明天我带你参观一下工地如何?亲眼所见胜过千言万语。”
次日清晨,龙骧在唐启的陪同下,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铁路路基。
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工作着,没有人监督,却个个干劲十足。
"
这里的工人大多来自滇黔川山区,"
唐启解释道,“过去他们要么务农,要么做苦力,生活毫无保障。
现在我们给他们稳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