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的清晨,薄雾笼罩着这座西南重镇。
唐启站在总督府二楼的窗前,手指轻轻敲击着红木窗框,目光穿过朦胧的雾气,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。
张百麟,蒲殿英、向传义三人也未离开,三人因为信仰问题跟工农党人唇枪舌战了一整夜无奈,唐启只能搬出那句没有实践就没有言权的神句。
"
总督,革新派的代表们已经到了会议室。
"
副官在门外轻声报告。
唐启收回目光,整了整深蓝色的军装领口:“我马上过去。”
会议室里,十几位身着西式服装的年轻人已经落座。
他们大多是留洋归来的知识分子,此刻正交头接耳,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满,张百麟、蒲殿英、向传义三人坐在前方。
唐启推门而入时,议论声戛然而止。
"
诸位久等了。
"
唐启在主位坐下,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,“大家因为革命信仰的不同而争论不休,今天我们去负责城西的土地改革一事。
大家对土改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在问。”
坐在右侧第三位的戴眼镜青年率先开口:“总督大人,我们不明白为何要采取赎买政策。
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几百年,他们的土地本就应该无偿收回!”
"
对!
革命就是直接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,这才是彻底革命的做法!
"
另一位短女青年激动地补充。
唐启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,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。
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,所有人都屏息等待他的回应。
"
诸位,"
唐启终于开口,声音低沉而坚定,“革命是革命,不是割命。
直接没收土地固然可以收回大量土地,但那些地主也是靠几代人的努力才有这些田地,如果我们强势的收回土地,第一会引大规模武装反抗,到时候血流成河,受苦的还是老百姓。
第二,地主没了土地,西南多了一个穷光蛋,政府还要养他,不划算,第三地主拿了钱,他可以在我们提供技术的情况下投资办厂,既解决了建厂所需资金,又提供了一些工作岗位,还能加经济展。”
"
那总督的意思是继续纵容地主阶级?"
眼镜青年咄咄逼人地追问。
唐启突然站起身,双手撑在桌面上,目光如炬:“既然诸位质疑我的政策,不如我们做个实验。
就在成都周边选几个乡,试行赎买土地、建立合作社的方案。
如果效果不好,我唐启立刻辞职!”
会议室里一片哗然。
革新派代表们面面相觑,没想到总督会如此决绝。
滇省的人全是唐启长期的熏陶和定向培养的学生,改革工作也比其他三省提前一个月,所以滇省革新派基本都转投了工农党,剩余的去投奔南京政府,但黔省,川省,东川就不太一样了,革新派势力根深蒂固,强制镇压固然可取,但山高水深的西南地貌,后世这四省剿匪持续了近十余年的时间,特别山城剿匪,所以要赶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取好处,就需要和平解决这些问题。
三天后,成都城外的赵家村热闹非凡。
村民们聚集在打谷场上,好奇地打量着临时搭建的主席台。
唐启一身便装,站在台上,身边是几位政府官员和革新派代表。
"
乡亲们,"
唐启的声音洪亮而亲切,“从今天开始,政府将以公平价格赎买地主的土地,然后分给大家耕种!”
台下先是一片寂静,随后爆出热烈的欢呼声。
老农赵大根颤抖着举起粗糙的双手:“总督大人,这是真的吗?我们真的能有自己的地了?”
"
千真万确!
"
唐启微笑着点头,“不仅如此,我们还要成立农业合作社,大家一起劳动,共享收益。”
革新派代表们站在一旁,脸上写满了怀疑。
眼镜青年,名叫陈志明的学生低声对同伴说:“看吧,地主们怎么可能乖乖交出土地?这不过是唐启的缓兵之计。”
就在此时,一队士兵押着几个衣着光鲜的中年人走了过来。
为的正是本地最大的地主刘世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