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喝止,转向蔡协统?时却缓和了语气,“蔡将军,明人不说暗话。
黔省虽小,亦有四百万生灵。
若滇省真要相助,请即刻撤军,我等自当推举代表赴昆明共商大计。”
蔡协统?放下茶碗,碗底与木桌相碰,出沉闷的声响:“张先生可知道,就在三天前,清廷已命岑春煊调集两镇新军南下?”
满座哗然。
张百麟的手指在桌面敲击的节奏明显乱了:“消息确实?”
"
唐总督今晨来电。
"
蔡协统?从怀中取出一封电报,"
北洋第六镇已抵宜昌,不日将入川黔。
"
他环视众人,“届时若无统一指挥,诸位以为凭黔省现有兵力,能挡得住装备克虏伯大炮的北洋精锐?”
烛火噼啪作响,映得众人脸色阴晴不定。
张百麟接过电报细看,眉头越皱越紧。
蔡协统?注意到他握纸的手指关节白,显然内心激烈挣扎。
"
即便合作,也该由黔人治黔。
"
张百麟终于开口,“民政、财政必须由我省自行掌管。”
"
军事呢?"
蔡协统?反问,“若按张先生方案,战时谁有权调动各地驻军?军饷粮秣如何统筹?”
争论持续到深夜。
窗外传来打更声时,张百麟突然话锋一转:“蔡将军口口声声说代表唐总督,却始终未提唐总督对黔省的具体方略。”
蔡协统?等的就是这一刻。
他从内袋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:“这是唐总督亲笔所书,请张先生过目。”
信纸展开的沙沙声在静夜中格外清晰。
张百麟起初快浏览,渐渐度慢下来,最后竟反复阅读某段文字。
烛光下,蔡协统?看到他喉结滚动了一下。
"
…兴办实业以裕民生,筹建学堂以开民智,尤当设兵工分厂,利用黔省煤铁…"
张百麟念到此处突然停下,抬头时眼中锐气稍减,“唐总督真打算在黔东开矿建厂?”
"
不仅建厂,还要办新式学堂。
"
蔡协统?趁势推进,“总督已组织三十人的学生团,不日将抵贵阳开展扫盲教育。”
角落里传来低声议论。
张百麟将信纸传给同伴,自己则起身踱到窗前。
蔡协统?看到他背影微微颤抖——那不是恐惧,而是某种压抑的激动。
"
十年前我在日本留学时,曾听孙先生演讲。
"
张百麟突然说起往事,"
他说革命不是改朝换代,是要让孩童有书读,工人有活干,农民有地种。
"
他转身时眼中闪着异样的光,“唐总督这些条款…竟与孙先生设想如出一辙。”
蔡协统?心中一松,知道关键突破口已经找到。
他起身走到张百麟身侧,压低声音:“唐总督特意嘱咐,黔省矿务由自学社全权督办,滇省只派技术指导。”
这句话像钥匙般打开了最后一道锁。
张百麟深吸一口气,突然对满厅同伴拱手:“诸位,天色已晚,请先回去休息。
明日辰时,我们在此继续商议。”
待众人散去,张百麟亲自为蔡协统?续上热茶:“蔡将军,现在可以说说真实条件了。”
"
军事由我统筹,民政财政归自学社。
"
蔡协统?蘸着茶水在桌面画出简图,“但有三件事必须立即办——建立兵工分厂、推行土地清丈、开展扫盲运动。”
张百麟盯着水渍未干的图案:“这些都需要钱。”
“滇省可垫付批五百万银元。”
"
不够。
"
张百麟摇头,“单是清丈土地就会触动士绅利益,没有武装弹压根本,”
"
所以需要张先生出面协调。
"
蔡协统?打断他,“唐总督说过,革命不是请客吃饭,但也不能光靠刺刀。”
东方泛起鱼肚白时,两人终于达成初步协议。
蔡协统?走出书院,晨雾中隐约可见滇军士兵在远处街口设立的检查站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