黎明前的昆明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。
林毅站在南城门外的小土坡上,借着微弱的晨光观察城墙上的动静。
他紧了紧身上的军大衣,十一月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。
"
报告团长,侦察兵回来了。
"
副官小跑过来,压低声音报告。
林毅点点头,转身走向临时搭建的指挥所。
侦察兵正大口喝着热水,见团长进来立刻放下碗立正敬礼。
"
讲武堂的学生兵至少有九十人,全都配备了步枪,控制了整个南城门。
"
侦察兵的声音有些颤,“他们…他们都很年轻,最大的看起来也不过二十出头。”
林毅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结。
他早就听说云南讲武堂培养了一批热血青年,却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相遇。
指挥所里的几个营长面面相觑,空气一时凝固。
"
团长,要不直接强攻?我们有炮火支援,半小时内就能拿下。
"
一营长王铁柱率先打破沉默,拳头砸在桌上。
林毅的目光扫过地图,停留在南城门标记的红圈上。
"
不行,"
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,“那些学生是为新中国而战的同胞,不是敌人。”
"
可我们的任务是拿下昆明城门!
"
三营长忍不住插话,“耽误了时间,等73标或者74标增援到了就麻烦了!”
林毅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弧线:“留一个营在这里牵制这些娃娃兵,主力绕道东门。
东门守备薄弱,我们从那里突破。”
命令很快下达。
二团主力在夜色掩护下悄然向东移动,只留下三营继续与南城门的学生兵对峙。
林毅临走前特意嘱咐三营长:“记住,不准主动开火。
如果他们要打,就撤回来。”
行军途中,林毅的脑海中不断浮现侦察兵描述的场景——那些年轻的面孔,坚定的眼神。
他们本该是革命的生力军,现在却站在了对立面。
想到这里,他的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。
东城门很快出现在视野中。
正如情报显示,这里只有十几个学生兵把守,城楼上稀稀拉拉的火把在风中摇曳。
"
准备炮击。
瞄准城门,吓唬为主"
林毅咬牙下令,声音里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的颤抖。
炮手们迅架好山炮,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城门。
林毅举起望远镜,看到城墙上一个瘦高的学生兵正在拼命摇动警报铃,其他人都慌乱地端起枪。
“放!”
随着一声令下,炮弹呼啸着划破黎明前的寂静。
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,古老的城门像纸片一样被撕碎。
林毅闭上眼睛,不忍看那些年轻的生命在炮火中消逝。
"
冲啊!
"
士兵们的呐喊声此起彼伏。
革命军如潮水般涌入城门,零星的枪声很快被淹没。
林毅随着部队进城,经过城门时,他看到几具穿着学生制服的尸体,其中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三四岁,手里还紧紧攥着一面小旗。
"
二营去电报局,切断通讯。
其他人分两路,一路支援北门,一路回去告诉南门的学生兵,起义已经失败,现在由唐启少爷接管昆明城,让他们放下武器。
"
林毅快部署,努力不去看地上的尸体。
与此同时,五华山后山的小路上,唐启率领的利剑大队正悄无声息地向山顶推进。
晨雾笼罩着山林,为这支精锐部队提供了绝佳的掩护。
"
报告队长,前方现部队,打着73标的旗号!
"
侦察兵急匆匆地跑回来报告。
唐启心头一紧:“隐蔽!
准备战斗!”
士兵们迅散开,埋伏在道路两侧的灌木丛中。
唐启握紧了手枪,心跳如鼓。
73标是蔡协统?的部队。
脚步声越来越近,唐启屏住呼吸。
突然,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:“前面是火药厂的兄弟吗?我是蔡协统?!”
唐启长舒一口气,从隐蔽处站起身:“蔡协统?!”
蔡协统?带着几十名亲兵快步走来。
这位年轻的将领虽然身材瘦削,但眼神锐利如鹰,军装笔挺,丝毫看不出连夜行军的疲惫。
"
你们在这里干什么?"
蔡协统?压低声音说,
唐启瞪大了眼睛:“我们为了救滇省。”
"
你要加入革新派吗?之前我去请你的时候,你拒绝了"
蔡协统?摇摇头,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