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缓缓开口:“本王准备尽起大军去往汴梁,救父兄出火海,你二人以为如何?”
“殿下。”黄潜善捋着胡须开口:“在下以为此事急不来。”
看着赵构看过来的目光:“如今殿下麾下兵马也才四五万,其余东道副总管朱胜非、侍卫马军都虞候刘光世、总管杨惟忠、统制岳飞都有各自兵马在手,若是南去汴梁,虽说是以殿下为主,然这些兵马统帅可会听从指挥?”
赵构皱起眉头:“本王与那岳飞聊过,他乃是一心为国之人。”
汪伯彦点头:“岳将军与您确实投缘,然其余人王爷可有信心让他们听令?若是战场上阳奉阴违,面对齐国那等擅打硬仗的军队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赵构面上一犹豫:“这……”
另一边的黄潜善趁机开口:“王爷,不说战场之事,只说如今汴梁,既然太上皇与官家落入贼手,齐国定不会只是囚在城内等人去救,将二人转移乃是一定之事,届时您辛辛苦苦赶过去,人却不在,这上哪儿找人去?”
上首处,赵构微微张着口,看着说话的两人,面上神情一阵阵的变换:“可是父兄乃是大宋皆是官家,若是不救岂不是让这朝野上下群龙无首?”
汪伯彦、黄潜善对视一眼,嘴角微微勾起:“王爷,谁说群龙无首?”
“嗯?!”赵构心脏跳了一下,一脸疑惑的看过去,语调几乎是平的说出一句话:“什么意思?”
“群龙无首,那现在聚集在这济州的文武官员是为何?”
汪伯彦站起身,走到赵构的身旁,缓缓弯下腰:“殿下,是有您在这啊。”
黄潜善也从另一边走过来,脑袋凑近赵构:“殿下,就如今来说,您才是首,是这期望守护大宋的万千军民的龙首。”
怦怦——
赵构眼前黑了一瞬,有些艰难的大吸一口气,眼前两张面孔眼中的挚诚肉眼可见,伸手摆一下:“等等,等等。”
看着两人站起,赵构大口呼吸几下:“父兄尚在,孤于此时行继位之事,多有不合法理之处,还是应当出兵去救他们。”
两个文士面面相觑一眼,此时也不知这位九殿下到底是说真的还是抹不开面子,想了想黄潜善先开口。
“北方数百万大军尚被齐国击溃,大片军州为其吞并,此时出兵与之敌,并非合适时机啊。”
“黄兄说的不错,殿下,当今之计还是找个地方囤粮练兵,现在的军队确实有些不堪一击了,还有各将领之间多有不服,殿下需要出面调解啊。”
“殿下救父兄之心,我等都明白,只是若是去救就是与齐全面开战,一路北去最好能先与河北河东中心向朝廷的义士联系,如此等兵练好了,再有能人在内相助,方能保证势如破竹,无往不利。”
落下的话语在赵构脑海中回荡,这年轻的九皇子沉吟半晌方才点点头:“就依二位所言行事,孤……”咬咬牙:“先多募兵马再说其他。”
二人心中大定。
……
从府衙中走出,汪伯彦、黄潜善二人一路走在道路上,心中各自带着盘算,走入路边酒楼中的时候,两个人齐齐开口。
“黄兄……”
“汪兄……”
又沉默下来,随后皆露出一抹笑容,黄潜善负手而立:“稍后我去找下杨惟忠杨总管,之前与他在河北做同僚,关系甚是不错。”
“那在下去找刘虞侯。”汪伯彦捋须点头:“我与其父有些交情,能说上几句话。”
“事不宜迟,咱俩还是快些行动的好。”
二人说着话,叫了些酒菜,匆匆吃喝完毕就走向各自的目标。
……
仲夏末,济州得到齐军攻陷汴梁,赵佶、赵桓父子被掳送往北方,得知消息的赵构于大庭广众之下痛哭流涕,高声大叫“夺回父兄,还都汴梁!”的口号,闻听者无不动容。
有将领杨惟忠、刘光世、岳飞被其感动,纷纷以剑割指,滴血入酒发誓击破北贼,迎二帝还旧都。
季夏初,汪伯彦向九皇子赵构献策,济州狭小,不利于天下兵马集结,当前往南京应天府暂居,彼处乃是太祖发迹之地,乃是龙兴之处,比之山东济州要更适合此时朝廷兵马汇聚。
赵构欣然同意,遂于季夏上旬率领兵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