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那些修补者正在用星舰的轮廓作为模板,建造着跨越时空裂缝的桥梁,“我们经历的一切,都在给这些新生的宇宙提供生长的灵感。”他将老洛卡唱跑调歌谣的录音转化成信息波,注入一个完全由声音构成的宇宙。那个原本只有混乱噪音的世界里,突然浮现出和谐的旋律,声波开始凝聚成实体,演化出用歌声交流的生命,它们的第一首歌,正是那首笨拙却充满生命力的修复歌谣。
星舰在奇点核心待了多久,没有人能说清。在这里,时间失去了意义,可能只是一瞬,也可能跨越了无数个宇宙的生灭。当洛卡重新感觉到驾驶舱的实体感时,舷窗已经重新出现,外面依然是那片弥漫着乳白色雾气的本源雾霭,只是此刻的雾气中,漂浮着无数闪烁的光点——那是被他们赋予了新可能性的宇宙胚胎,像一群刚刚睁开眼睛的孩子,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孕育了它们的摇篮。
控制台的时钟显示,他们只在奇点里待了七分钟。但星舰外壳的乐谱纹路已经完全改变,原本由织律者编织的旋律中,融入了来自原初奇点的频率,变得更加复杂而深邃。洛卡调出能量读数,发现星舰的能量核心此刻散发着与奇点相同的光泽,仿佛一颗微型的宇宙种子。
“我们带出来了‘起源之音’的一部分。”洛卡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,他按下通讯按钮,将星舰的新频率发送到了所有接收得到的星域,“老洛卡毕生的梦想,就是让不同的宇宙能听到彼此的声音。现在,我们做到了。”
通讯频道里立刻传来了回应。平衡之眼空间站的能量塔发出了共鸣的嗡鸣,机械墓地的机器人用金属关节敲打出复杂的节奏,泽尔星系的星木摇晃着枝叶,发出沙沙的和声。最令人惊喜的是,织律者的螺旋光轨突然在雾霭中显现,与星舰的新频率产生了共振,形成了一道贯穿本源雾霭的光带,将起源之音的频率传递到了更远的地方。
薇尔的意识星链感受到了无数新的意识正在加入这场合奏。那些原本沉睡在本源雾霭中的意识种子,此刻都苏醒过来,用各自独特的频率回应着星舰的呼唤。有个由纯粹数学构成的意识,用质数的节奏敲打着星舰的外壳;有个由概率组成的生命,用不断闪烁的明暗变化传递着信息;还有个刚刚从宇宙胚胎中诞生的意识,用稚嫩的波动表达着好奇。
“它们都想加入这场宇宙的合奏。”薇尔的意识星链化作一道光桥,将这些新的频率接入星舰的核心,“就像孤独的音符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谱。”她引导着这些频率与星舰的旋律融合,驾驶舱里立刻响起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宏大乐章,这段乐章里,有中子星的脉冲,有星云的和弦,有碳基文明的挽歌,更有无数新生意识的稚嫩吟唱。
露娜的灵能此刻编织出一张巨大的光网,将所有加入合奏的意识都连接在一起。光网的每个节点都闪烁着不同的色彩,代表着不同的宇宙频率。当她的灵能流过这些节点时,光网突然展开,化作一张立体的星图——这不再是记录已知星域的星图,而是一张包含了无数可能宇宙的“概率星图”,每个光点都是一个可能存在的世界,等待着被发现,被理解。
“这张星图会随着我们的探索不断生长。”露娜的指尖划过光网中的一个节点,那里立刻显现出一个由晶体构成的宇宙,“就像生命会不断进化,宇宙的可能性也会因为交流而变得更加丰富。”她将光网的坐标输入星舰的导航系统,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无数条新的航线,每条航线的终点,都是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的新世界。
卡尔的《织星者编年史》此刻已经完全变了模样。书页变成了透明的薄膜,里面封存着他们在奇点核心创造的那些宇宙胚胎的微缩影像。当他翻动书页时,那些影像会随着星舰的频率而变化,展示出不同的演化路径。最神奇的是,书页的最后出现了一行新的文字,不是羽毛笔写的,而是由无数细小的光粒组成:“故事永不结束,因为讲述者会不断将新的可能注入其中。”
“老洛卡说过,织星者的使命不是记录宇宙,而是让宇宙因为被记录而变得更加精彩。”卡尔合上编年史,发现封面的织星者徽章此刻散发着与奇点相同的光芒,“我们不只是在续写这本书,更是在续写整个宇宙的故事。”
星舰再次起航时,本源雾霭中的星系胚胎开始围绕着星舰旋转,形成了一道由无数光点组成的螺旋尾迹。这些胚胎中,有的已经开始演化出恒星和行星,有的则依然保持着原始的形态,但它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