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由啊!”有人反驳道。
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,村干部站了起来,他清了清嗓子,大声说道:“大家都别吵了!咱们都是一个村的,要互相理解。村北的大哥,您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要补偿,也要考虑考虑村里的实际情况;村南的大哥,您家里有困难,我们都知道,但您也要为村里的发展考虑考虑。咱们都各退一步,这样才能把问题解决好。我们会尽量协调,争取让大家都满意。”
村干部的话让现场的嘈杂声渐渐平息下来,村民们开始认真思考他的话。会议结束后,村干部们并没有放松。他们知道,这两户的拆迁问题不解决,太行大街的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。于是,他们决定分别做这两户村民的工作,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。
村干部们首先联系了村北那户村民家,约好了时间上门做工作。他们敲了敲门,门开了,主人一脸警惕地看着他们。村干部们说明了来意,主人这才让他们进了屋。村干部们坐在破旧的沙发上,开始耐心地劝说主人。他们列举了拆迁对村里发展的种种好处,也承诺会尽量为主人争取更多的补偿。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,主人虽有些动摇了。他还是说:“我再考虑考虑吧。”
村干部们又来到了村南那户村民家。这户村民的热情让他们感到有些意外。主人把他们迎进了屋里,泡上了热茶。村干部们说明了来意,主人叹了口气,说:“我知道你们为难,我也理解村里的发展。可我这房子,真的投入了很多心血。” 村干部们安慰他说:“我们会想办法弥补你的损失的。” 主人点了点头,说:“那就看你们能够对我补偿到什么程度,再等等吧。”
日子一天天过去了,拆迁工作依然没有进展。村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紧张。村北那户村民很沉得住气,他该上班上班,村里联系了几次,谈不拢补偿款,后来干脆不谈了。村南那户村民则陷入了沉默,他整天待在家里,不愿意出门。
太行大街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村子里一片忙碌的景象。除了张大叔和信大哥这两户村民没有签拆迁协议,其余被拆迁的村民都陆续迁走了。
张大叔是个倔脾气,他从小就离开了村子,接了父亲的班,成了工厂职工,在市里娶妻生子。院子里的老槐树,是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耍的地方,如今树干粗壮,枝叶繁茂,见证了他的童年。每次有人来劝说他签协议,他总是摆摆手,说:“反正我也不住家里,拆不拆对我影响不大,只要补偿达到我的预期,我就签字,达不到他们也不敢强拆。”
信大哥则是因为拆迁补偿的问题一直谈不拢。他投入那么多钱装修盖房子,觉得补偿款根本达不到所花费的十分之一。他每天坐在门口,看着周围逐渐变化的景象,心里满是忧虑。
随着其他村民的迁走,他们的房屋迅速被推平。挖掘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,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气中。不一会儿,原本错落有致的房屋就变成了一堆堆建筑垃圾。施工队效率极高,很快就把这些建筑垃圾清理走了。
施工队绕开了张大叔和李信大哥的住处开始作业。大型的压路车来回碾压,把路面压得平平整整,接着工人们开始铺设水泥路。看着崭新的路面一点点延伸,张大叔和信大哥的住处仿佛被分割成了两个孤零零的小岛。
一天,张大叔回家遇到了施工队的王队长。王队长笑着说:“张大叔,您看这路都修到您家门口了,您就签了协议吧,大家都盼着太行大街能早日通车呢。”张大叔扳着脖子,皱着眉头说:“我就不签,你们别来烦我。我这么大的宅子,就给那么点钱。不合适。”王队长无奈地摇摇头,离开了。
信大哥这边也不太平。村里的干部隔三差五就来做工作,希望他能顾全大局,一位年轻的干部对信大哥说:“大哥,您看这太行大街建成后,咱们村子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,您就别再坚持了。”信大哥叹了口气,说:“我也想支持建设,可这补偿实在太少了,我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。我盖房子装修那是真金白银的花在了这里,给这么点钱,那是割我的肉啊!”
日子一天天过去,张大叔和信大哥的住处成了影响太行大街建设的一道独特“风景线”。路过的人都会好奇地看上几眼。有一天,一群路人路过这里,看到这两个孤零零的院子,纷纷拿出手机拍照。其中一个人说:“这简直就是现代社会中的世外桃源啊。”
然而,信大哥的生活也渐渐受到了影响。因为周围都在施工,灰尘很大,噪音也让他们难以忍受。信大哥开始有些动摇了,他看着自己的豪门大院,自言自语道:“也许真的该离开了。”
有一天,村里的小学老师刘阿姨来找信大哥。刘阿姨是看着信大哥长大的,她语重心长地说:“信啊,你现在这样坚持也不是办法。这太行大街建成了,孩子们上学就方便多了。你也为下一代想想啊。”信大哥沉默不语,心里更加纠结了。
而张大叔这边,村里的亲戚也打来电话劝说。电话里,侄子小张说:“叔,您就别犟了,现在政策越来越规范,他们不敢乱来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