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谢哥,我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的。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,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!”
母亲欣慰地看着两个儿子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:“好了,孩子们,现在事情总算有个结果了。咱们一家人要好好相处,不要再让外人看笑话了。”
柳琦泽走到柳琦鎏面前,伸出手:“哥,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。我会努力的,不会让你失望。”
柳琦鎏握住弟弟的手,用力握了一下:“我相信你能做到。咱们兄弟齐心,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。”
院子里,槐树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也在为兄弟俩的和解感到欣慰。
出了正月,柳琦泽开始为盖房子的事情忙碌起来。但是不是柳琦鎏划定的那块宅基地,而是翻盖村东与柳琦鎏卖掉的那块宅基地相邻的宅基地上的房子。他四处奔波,寻找合适的建筑队和材料供应商。而柳琦鎏也在背后默默支持着弟弟,时不时给他一些有用的建议和帮助。
“哥,这个建筑队你觉得怎么样?”柳琦泽拿着一份资料,焦急地问柳琦鎏。
柳琦鎏仔细看了看资料,沉思片刻,说道:“这个建筑队口碑还不错,但是价格稍微贵一些。你可以再找几家对比一下,看看哪家的性价比更高。”
柳琦泽点了点头,说:“好的,哥,我再去找找。”
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,柳琦泽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。他不仅要忙着找建筑队和材料供应商,还要处理各种繁琐的手续和文件。
柳琦泽决定开始盖新房时,一家人搬到了柳家街老家和父母住在一起。父母主动承担起了做饭的任务,确保柳琦泽和他的妻子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建房。柳琦泽的妻子则继续上班,不用分担盖房子的事情,这让她能够维持家庭的经济来源。
清晨,天刚蒙蒙亮,柳琦泽便起床了。他简单洗漱后,匆匆吃了几口母亲准备好的早饭,便赶往新宅基地。父母每天都会早早起来为全家人准备丰盛的早餐,尽管年纪大了,但他们依然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儿子一家。
“儿啊,今天要加油啊!”母亲一边递给他一个热腾腾的馒头,一边叮嘱道。
“知道了,妈。”柳琦泽感激地点点头,心中充满了对父母的支持和感激。
妻子也早早起来,帮着母亲一起准备早餐。她知道丈夫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,所以尽量减轻他的负担。“老公,你放心去吧,家里有我和爸妈呢。”
柳琦泽没有选择传统的开槽方式作为房子的地基,而是采用了当时在农村刚刚兴起的一种新型打地基的方法——打桩。这种方式不仅更坚固,而且施工速度更快。
“这种打桩的方式虽然成本高一些,但效果非常好。”柳琦泽向前来帮忙的亲戚们解释道,“就是用打桩机每隔五十公分打一个一米多深的坑,然后灌入水泥和土混合的灰土夯实。”
工人们操作着打桩机,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。每打下一个桩子,柳琦泽都会仔细检查,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。一块宅基地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这样的灰桩,整个工地显得忙碌而有序。
村里的人听说柳琦泽采用了一种新的地基方法,纷纷前来参观。邻居张大爷也带着孙子来凑热闹,他对柳琦泽竖起大拇指:“小伙子,有想法!这种打桩的方式确实比传统的开槽更牢固。”
“是啊,张大爷,我也希望这次能把房子盖得结实点,让爸妈住得安心。”柳琦泽笑着说。
村民们看到柳琦泽这么认真地对待建房这件事,也都愿意伸出援手。有的村民送来了自家种的新鲜蔬菜,有的则帮忙搬运材料。大家齐心协力,让整个工地充满了温暖的气息。
柳琦泽的妻子虽然继续上班,但她并没有完全置身事外。下班后,她总会赶到工地看看进度,给丈夫和工人们带些水和小吃。
“老公,辛苦了!”她心疼地看着满头大汗的柳琦泽,递上一瓶矿泉水。
“没事,老婆,再坚持几天就好了。”柳琦泽接过水,喝了几口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妻子深知丈夫的梦想和责任,她默默地支持着他,从不抱怨。每当遇到困难时,她总是鼓励柳琦泽:“咱们一定能成功的,别放弃!”
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灰桩终于全部打好。接下来就是砌砖墙和打圈梁的阶段。工人们熟练地将砖块一层层堆砌起来,形成坚固的墙体。柳琦泽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,确保工程质量。
“这圈梁一定要打得牢靠,不然以后房子容易出问题。”柳琦泽一边检查工人打圈梁的情况,一边提醒道。
工人们点了点头,纷纷表示会严格按照要求施工。柳琦泽站在一旁,看着逐渐成型的房子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期待。
随着房子一天天接近完工,柳琦泽的心情也越来越激动。他知道,这是全家人的期盼,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。
“爸,妈,你们看,房子快好了!”柳琦泽兴奋地带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