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则有两种型号,各配发五双。
极寒环境袜,适用于北境的低温作战环境,与他们当前所穿款式相同;透气战术袜,适用于在奥苏安长途行军作战,透气、吸汗、速干,大大减少了长途行军中的脚部疾病。
裹脚布?早已被淘汰了,随着生产力的提高,杜鲁奇的军需供应体系早已摒弃了这种的装备。
此外,每人还额外领取了一块布料和一个针线盒,以备战时修补袜子之需。
到了领袜子环节,杜鲁奇们显得沉默了许多。没有兴奋的低语,没有窃窃私语。他们安静地排队,默默地领取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物资,然后离开。
他们都不傻,毕竟医疗部队的门槛极高,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加入的。要想成为其中一员,必须精通理论与实践,具备过硬的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。
这不是他们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配发,也不会是最后一次,但这一次比之前的要多。这一刻,所有人都明白,战争已经降临。而这批装备不仅仅是日常消耗品,更是未来数月乃至数年的保障。
物资发放的过程进行得极为顺利。
医疗物资被迅速安置妥当,厨师们也已经快要做好晚餐了。
但瓦希斯没有去吃饭,因为她作为医疗部队的负责人,必须去开会。
在所有驻纳迦隆德的部队序列中,医疗部队是最早抵达的,甚至早于作战部队的先头部队。既然如此,他们被提前部署,必然有其原因……
夜晚,本该是休息的时候,但瓦希斯所在的医疗部队驻地却依旧忙碌。
助理医师们围坐在长桌前,面前摆满了整齐排列的玻璃瓶,瓶身在灯光的映照下泛着微光。他们手持勺子,小心翼翼地将粘稠的溶剂倒入瓶中。
这是一种抗凝剂,来自新海格·葛雷夫的化学产品,用于防止血液凝固。玻璃瓶则是标准化的储血容器,专门用于装血。
血液的储存和运输是极其麻烦的工作,必须低温保存,需要依赖冰块或简易冷藏箱,然而运输途中温度稍有波动,就可能导致血液变质。好在这是纳迦罗斯,温度摆在这呢,但以后……
不过没关系,这个世界有魔法。
特制的冷藏箱可以由重型马车拖运,并由专门的运输链和分配体系保障供应。这也是为何中阶首席军医的门槛必须是术士,没有魔法,根本无法高效管理整个血液供应系统。
第二天,瓦希斯起得格外早,甚至比平日还要早。
她有任务,必须做好一切先期准备。
今天,她的部队负责为某个居住区的三千名居民采血。之所以是三千,仅计算了成年人,不包括了儿童。她必须在工人们起来前完成所有前期准备,并在工人们上班前完成整个采血流程。
她站在宽敞的活动室中央,望着一排排井然有序的居民,工人们正按照万民院管理人员的指引,静静等待采血。她的部队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,所有人都在高效运转,仿佛是一座精准运作的战争机器。
负责登记的行政人员快速核对工人们的身份信息,确认年龄、健康状况以及过往的病史,确保他们符合采血标准。
通过初步筛查后,工人们被引导到等候区。这个区域放置了几排长凳,工人们按照顺序坐下,在助理医师的指引下放松手臂、活动手指,以便采血时血流更加顺畅。
随后就是采血了。
从清晨的准备到结束后的统计和整理,每一个成员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运作。每天的血液采集量被详细登记,所有装满血液的瓶子被仔细贴上标签,注明献血者信息、采集时间、批次编号等关键信息。随后,这些装满鲜血的玻璃瓶被分类存放在冷藏箱中。
这一采,就是五天。
克拉卡隆德的人口数量摆在这呢,她不止负责一个居住区的采血工作。而在这五天中,后续的部队也陆续到达了。
第六天,瓦希斯的部队和医疗物资登上了南行的列车。
窗外的风景从广阔的田野逐渐转变成无尽的森林,沿着铁路线,两侧的公路上,大批作战部队正沿路向前推进。
不到半天的时间,列车抵达毒液林地的边缘,这里也是铁路的尽头。
瓦希斯的部队下车后,重复了一遍在克拉卡隆德站台经历的一切,卸载物资、整备队伍、清点人员,当她的部队准备好后,配套的马匹和围绕在她部队外围的军队也就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