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吕志行高效的组织下,16团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。
新兵被迅速编入各营,虽然训练尚未纯熟,但高昂的士气和老兵的传帮带,让他们很快融入了这个英雄的集体。
缴获的物资被分类打包,能带走的全部带走,不能带走的或分发给乡亲,或就地隐蔽。
几天后,一切准备就绪。杨家川的乡亲们扶老携幼,含泪送别这支守护了他们许久、如今又要远征的子弟兵。
“方团长,吕政委,一定要打回来啊!”
“同志们,多保重!”
“娃儿,在部队听首长的话,多杀鬼子!”
声声嘱托,融入风中。
方东明和吕志行走在队伍最前面,向乡亲们庄严敬礼,然后毅然转身,带领着这支已然兵强马壮、装备精良的队伍,踏上了西进晋西北的征途。
与此同时,在总部的协调下,李云龙的新一团和孔捷的独立团,也分别从各自的防区出发,向着约定的集结地点——位于晋西北边缘的河源县赵家峪一带运动。
………
经过数日的艰苦行军,穿越日伪军的多道封锁线,16团主力终于抵达了赵家峪。
这是一个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大村子,地势险要,群众基础较好。
先头部队已经安排好宿营,当方东明和吕志行带着团部进驻时,早有通信兵来报:
“报告支队长,政委!新一团李团长和独立团孔团长已经到了,正在团部等您!”
方东明和吕志行对视一眼,加快脚步向临时设立的支队部走去。
还没进门,就听到里面传来一个大大咧咧、带着几分粗犷和不满的声音:
“他娘的,老子当年带出来的兵,现在倒好,爬到老子头上当支队长了!这找谁说理去?”
这是李云龙的声音。
另一个声音则相对沉稳,但带着笑意:“老李,你就别牢骚了!总部让东明来挑这个大梁,那是信得过他的能力!
咱们当好帮手,把这晋西北搅他个天翻地覆就行了!”这是孔捷。
方东明闻言,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意,掀开门帘走了进去。
只见屋里,李云龙正叉着腰,瞪着墙上地图,嘴里还叼着根没点着的烟卷。
他身材粗壮,面相带着一股子悍勇和痞气,但眼神深处却透着一股精明。
独立团团长孔捷则坐在炕沿上,拿着烟袋锅吧嗒吧嗒地抽着,脸上带着风霜刻画的皱纹,显得朴实而坚毅。
他身边还站着一位戴着眼镜、面容儒雅却目光坚定的年轻干部,正是新一团政委赵刚。
“老团长!孔团长!赵政委!你们这么快就到了!”方东明笑着打招呼,吕志行也跟在后面含笑点头。
李云龙猛地转过身,上下打量着方东明,眼神复杂,有欣赏,有感慨,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“醋意”,他故意板着脸:
“行啊,方东明,你小子现在抖起来了!成了咱们的顶头上司了!怎么样,当首长的感觉不错吧?”
方东明对李云龙的脾气再了解不过,知道他并非真的不满,只是习惯性地要耍嘴皮子。
他走过去,亲自拿起火柴要给李云龙点烟,语气带着一如既往的尊重:
“老团长,您这话说的,我这点成就,还不是当年在新一团您手下时您给的机会,没有您和老连长的栽培,哪有我方东明的今天?
这次开辟晋西北,还得靠您和孔团长这两位老大哥鼎力相助,给我撑场面呢!”
这话说得漂亮,既肯定了李云龙,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,更点明了团结协作的主题。
李云龙听着受用,就着方东明的火点着了烟,美美地吸了一口,脸色缓和了不少,拍了拍方东明的肩膀:
“算你小子还有点良心!没忘了本!放心吧,打仗的事,我老李绝不含糊!你指哪儿,我打哪儿!”
这时,孔捷也磕了磕烟袋锅,站起身笑道:“东明,志行,别听老李瞎嚷嚷。
总部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,我们独立团坚决服从命令,配合工作!”
这时赵刚也文质彬彬地说:“方支队长,吕主任,我们新一团一定全力支持支队指挥部的工作,共同完成总部交给的光荣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