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旅部医院刚传来的信儿,说他恢复得不错,弹片取出来了,没伤到要害,就是失血过多,需要长时间静养。
医生说,最起码半年内,他是无法上战场的了。”他的语气带着惋惜。
方东明沉默了片刻,轻轻叹了口气:“已经很不错了,好好休养一段时间,过后还是一条好汉。
到时老总们肯定不会忘了他的,说不定这十六团团长的职位还会是他的。”
“这……”吕志行有些沉默了。
丁伟哪怕再好,在他心中也没有方东明来得厉害。希望谁担任16团的团长,他自然还是想的方东明。
“好了,别想太多,咱们走吧,”方东明跳下石头,“去看看战士们吃饭,顺便听听他们又编排了什么新词儿来骂咱们这些‘长官’。”
吕志行哈哈一笑,跟了上去。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,映在崎岖的山路上。
…………
八路军总部。
“好消息啊,老总!”参谋长拿着刚收到的几份情报,笑着走进指挥部。
“鬼子在辽南、太岳几个地区的扫荡部队,开始后撤了!看样子,岩松义雄这老小子,是把拳头收回去了!”
副总指挥正对着地图研究,闻言抬起头,脸上也露出了笑容:“看来井川联队这块骨头,不仅崩碎了他满嘴牙,还让他疼得缩回去了!
这是好事,给我们其他根据地的同志减轻了压力,赢得了喘息时间。”
“是啊,”参谋长走到地图前,“不过,根据内线传来的零星信息,岩松义雄收缩兵力,恐怕不是要偃旗息鼓,而是想集中力量,搞个更大的动作。我估计,他很可能是盯上东明和16团了。”
副总指挥的神色严肃起来:“嗯,这是必然的。方东明这次把他打得太疼了,以岩松义雄睚眦必报的性格,绝不会善罢甘休。
16团现在就是个香饵,也是把尖刀。就看我们怎么用了。”
他沉吟片刻,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,忽然问道:“参谋长,你说,对方东明这小子,咱们后续该怎么安排?
是让他长期留在16团,把这把尖刀磨得更快更利,还是……让他再回黄崖洞?‘太行一式’量产了,可后面还有更多难关等着攻克。没有他坐镇,刘明远他们心里没底啊。”
参谋长也陷入了思考,他推了推眼镜:“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。16团在他手里,战斗力提升是肉眼可见的。
但兵工厂那边,也确实需要他这样的技术核心来推动整体升级。总不能每次遇到难题,都把他从前线拽回去吧?那样也太耽误事了。”
指挥部里沉默了一会儿。副总指挥缓缓开口:“也许……我们可以换个思路。‘以战养研,以研促战’。”
“哦?怎么说?”参谋长来了兴趣。
“让方东明主要还是留在部队,指挥关键作战。”
副总指挥思路逐渐清晰,“但他不是普通的军事干部,他懂技术。
可以让他结合实战需求,提出武器装备的改进方向和研发重点。
遇到兵工厂确实无法攻克的技术瓶颈时,可以临时把他抽调回去,集中力量进行短期攻关,解决问题后立刻返回部队。
这样,既保证了前线有一把能征惯战的利刃,又能让兵工厂的技术发展不脱离实战,始终保持着活力和正确的方向。”
参谋长眼睛一亮:“这个办法好!带着设计思路和关键解决方案回兵工厂,在完成设计后,又将样品带回前线进行测试。
等仗打完了,兵工厂的量产也跟上了。形成良性循环!
而且,他在前线,本身就是对部队士气的巨大鼓舞,还能‘意外’地缴获大量装备……”
两位老总相视一笑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赞许和一丝无奈的笑意。
方东明这家伙,真是个让人又爱又“恨”的宝贝疙瘩,逼得他们这些总部首长都得为他一个人琢磨出个“特事特办”的使用方案来。
“那就先这么定下基调。”副总指挥一锤定音,“给陈旅长发个内部通知,把我们的想法跟他通个气。
同时,提醒16团,提高警惕,日军很可能正在策划针对他们的专门行动。
告诉方东明,既要大胆用兵,也要注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