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距离方东明来到徐家庄,加入八路军新一团三连三排已经过去了一周。
这一周的时间里面,方东明连同陈安以及陈安的家人,都已经有了安排。
陈安加入了9班,成为了9班一名光荣的战士。他的家人也在徐家庄居住了下来,并得到了一份可以让他们支撑3个月的粮食。
而方东明却不一样,自从连长郑建业对其的枪法体现出飞一般的重视后,就被安排成三连暂时的枪法教官。
每天的任务是分批带领三连的战士们进行枪法的训练。
说句实在话,枪法想要有成果,都是需要用子弹给喂出来的。
就例如小鬼子那边,新兵每月用弹217发,接受4个月的训练,共计868发。
当然,自从37年后,小鬼子大规模的征召预备役和后备役士兵,新兵训练周期被压缩,且弹药供应紧张,实际训练实弹量远低于教范规定。
但实际的训练用弹也是远超华夏任何一支部队,这也是小鬼子可怕的原因之一。
而缺枪少弹的八路军,想要做到小鬼子的实弹训练用量,不,哪怕是进行实弹训练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。
所以这个任务对于方东明来说,也算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他也深知实弹训练受限,便决定从基础和技巧入手。
清晨,天色未亮,他就把战士们集合在空旷的场地上。
“都听好了!”方东明大声喊道,“今天咱们先练瞄准,这是打准的第一步。”
战士们迅速摆好姿势,端起步枪,瞄准远处的稻草人。
方东明挨个检查,纠正他们的姿势。
“二娃,你的手肘再往下压一点,稳住枪身。”他一边说,一边轻轻调整着小李的手臂位置。
“记住,瞄准不是简单地看,要让准星、缺口和目标三点成一线,用心去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。”
接下来的训练,方东明让战士们练习据枪稳定性。
他找来装满沙子的布袋,让战士们挂在枪口上,一练就是大半个小时。
豆大的汗珠从战士们的额头滚落,手臂酸痛不已,但没有一个人吭声。
“坚持住,这是在练你们的定力和肌肉记忆。战场上,稳定的持枪是击中敌人的关键。”方东明在一旁不断鼓励着。
除了基础训练,方东明还传授一些实战中的射击技巧。
“同志们,战场上情况复杂,不能只知道站着打靶。”他说道,“咱们要学会利用地形,比如趴在地上、躲在树后,不同的姿势和角度,射击的效果也不一样。”
他亲自示范,如何在卧姿、跪姿下快速出枪瞄准,还教战士们如何根据风向、距离来调整射击的角度。
为了提高战士们的反应速度,方东明想出了一个土办法。他把一些小物件扔向空中,让战士们在物件落地前迅速瞄准射击。
虽然没有实弹,但战士们的反应能力和射击的节奏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。
“战场上,敌人不会等你准备好,你们必须快、准、狠!”方东明的话语,时刻激励着战士们。
在这同时,方东明其实也在默默观察着,他手里还有5份来着小鬼子的步枪射击技巧,他要挑选出最为合适的5人来使用。
历经了一周的时间,方东明也才选出了自己认为最为合适的5人。
分别是一排的田石、高明,二排的王大喜,三排的李二娃、赵猛。
其中李二娃跟赵猛是他一开始就接触了的,通过一周的训练他也凭感觉认为他们是有枪法天赋的。
心中有了决定,方东明就不再犹豫,开始动手,先从三排的李二娃和赵猛入手。
在进行站姿据枪稳定性训练时,方东明发现李二娃端枪的手臂微微颤抖,便走上前,双手轻轻握住李二娃的手臂,帮他调整姿势,“二娃,手臂再稳一点,感受枪的重心。”
就在这双手接触的瞬间,步枪射击技巧悄然融入李二娃的身体,李二娃只觉一股暖流从手臂传遍全身,顿时精神一振,端枪也愈发平稳。
紧接着,赵猛在进行快速换弹夹训练时,速度稍慢。
方东明立刻走到他身边,伸手拍了拍他的后背,“别着急,动作再连贯些。”随着这一拍,射击技巧也赋予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