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“理”转化为实实在在的、足以在关键时刻守护自身和同伴的“力量”。一种能够与掀棋盘者抗衡的“力”。
这种力量,该是什么形态?该如何获得?
李清河陷入深深的沉思。他回想起墨渊老人的话:“汝之道,不在九天之上,而在尘埃之中。” 他的力量根源,或许真的不能走寻常修士吸纳天地灵气、筑池蓄水的路子。他的优势在于“心”,在于对“理”的感悟。那么,能否将这种感悟,更直接、更主动地转化为某种形式的“力量”?
比如,更精深的意念运用?不仅仅是用以观气、宁神,而是能够直接干扰现实、影响他人?如同那“惑心魔”一般,只是走向光明正大的一面?
或者,是对地脉、水脉等自然之“力”的更深层次引导和借用?不再仅仅是细微的扰动,而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,引动更显着的变化?
再或者,是像斗笠客那般,将某种“意境”或“道理”融入举手投足之间,虽无华丽光芒,却蕴含莫大威能?
思路渐渐清晰,但前路依旧迷茫。这需要更系统的思考、更艰难的探索,甚至可能需要某种契机或传承。
“清河,先别想那么多了,把伤养好最重要。”林婉如见他眉头紧锁,脸色苍白,心疼地劝道,将一碗熬好的草药递到他嘴边,“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”
李清河接过药碗,苦涩的药汁入喉,带来一丝暖意。他看向林婉如,看到她眼中那份毫无保留的担忧和依赖,心中那份对力量的渴望变得更加迫切。他不仅要为自己争命,更要为信任他、与他并肩作战的人,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。
“婉如姐,放心。”他轻声说道,声音虽弱,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,“这次大难不死,我明白了很多。有些路,不能再抱着侥幸走下去了。”
他必须找到一条,能将“理”化为“力”的道路。一条属于他李清河自己的,能够在即将到来的、更加残酷的风暴中,守护住心中所珍视的一切的道路。
力量的思考,如同种子,在他历经磨难的心田中,悄然埋下。只待合适的时机,破土而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