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日清晨,沈炼就领着两个扮成瓦剌人的锦衣卫来见苏白。
两人穿着粗麻布袍,脸上涂了锅底灰,头发乱糟糟地扎在脑后,手里还拎着个装着火药清单的羊皮袋。
看着倒有几分像,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苏白盯着两人的脸,憋了半天,还是没忍住。
“沈指挥使,你这扮相……是照着戏本子里的蛮夷画的?”
“这锅底灰涂得,远看像两块黑炭,近看能掉渣,瓦剌人虽粗犷,也不至于把自己涂成这样吧?”
左边的锦衣卫脸一红,伸手想擦脸,被沈炼按住。
“大人,这不是想扮得像点嘛!之前抓的瓦剌俘虏,脸上都脏得很,咱们这么弄,不容易露馅。”
“像倒是像,就是太费锅底灰。”
苏白忍着笑,从怀里掏出块细布。
“把脸擦淡点,只在颧骨处抹点就行,瓦剌人是风吹日晒的黝黑,不是锅底灰的死黑,别让人一眼就看出是装的。”
“还有头发,别扎得跟草窝似的,松松挽个髻就行,人家也是有头发的,不是野人。”
朱标在一旁看得乐。
“苏兄说得对!你俩这扮相,去演钟馗捉鬼里的小鬼都不用化妆,哪像来接头的瓦剌人?”
“赶紧改改,别到时候没靠近破庙,就被当成疯子赶跑了。”
沈炼也觉得不妥,连忙让两人去调整。
等再出来时,两人顺眼多了,只是脸上还带着没擦干净的灰印,像刚从灶房出来。
苏白点点头。
“这才对嘛!记住,到了破庙别多话,瓦剌人说话简洁,你们只说清单带来了,大人呢?别的别问。”
“要是对方问细节,就说张郎中没细说,只让交清单,别露破绽。”
两人抱拳应道:“大人放心!保证不多说一句!”
等锦衣卫走后,沈炼才道。
“大人,昨晚卑职让人去破庙踩点了,那庙挺破的,就一间正殿,两间偏房,后院还有个塌了一半的柴房。”
“殿里有个供桌,底下好像有块松动的地砖,像是藏过东西,要不要让人先去挖挖看?”
苏白眼睛一亮。
“供桌底下有暗格?这倒是个藏东西的好地方,不过别挖,免得打草惊蛇。”
“等接头那天,让扮瓦剌的锦衣卫趁没人注意,摸一摸地砖松不松,要是有东西,别拿,记着位置就行。”
朱标凑过来。
“会不会是张郎中藏的火药清单?或者是大人物的书信?要是能拿到,咱们就不用等接头了!”
“急什么。”
苏白坐在椅子上,端起茶杯喝了口。
“说不定是之前庙里的和尚藏的干粮,要是咱们现在挖,挖不出东西不说,还会让张郎中起疑。”
“等他们接头时,咱们再顺藤摸瓜,不是更稳妥?”
正说着,看守李侍郎的兵士来报,说李侍郎想起个细节,要当面跟苏白说。
两人连忙去了羁押的小院,李侍郎正坐在石凳上,手里攥着个茶杯,见他们来,连忙站起来。
“大人,昨晚我想了一夜,想起那个大人物的一个习惯,他喝茶只用紫砂杯,还得是带竹纹的。”
“之前张郎中跟我提过,说‘大人’最宝贝那杯子,谁碰都不行。”
“紫砂杯?竹纹?”
苏白挑眉:“你确定没记错?之前怎么没说?”
李侍郎苦着脸。
“之前紧张,脑子乱得很,昨晚才想起来!”
“张郎中说的时候,还笑称大人穷讲究,喝个茶还挑杯子……我当时没当回事,现在想起来,这说不定是个记号!”
穷讲究三个字,让苏白瞬间想起现代那些喝茶要选特定杯子的朋友,忍不住吐槽。
“这位大人物,倒是跟我认识的某些人一样,喝个茶还得挑器具。”
“这习惯,倒成了咱们的线索,也算歪打正着。”
朱标没听懂歪打正着的现代说法,却明白意思。
“要是接头时,有人用带竹纹的紫砂杯,那肯定就是大人物的人!”
“咱们只要盯着杯子,就能认出谁是目标!”
苏白点头,又问李侍郎。
“还有别的细节吗?比如大人物的声音、身高,或者常说的话?”
李侍郎皱着眉想了半天,摇了摇头。
“没了……张郎中嘴严,就跟我说了这些,还警告我别多问。”
“我只知道大人物官职高,平时不怎么露面,都是通过张郎中传消息。”
等李侍郎被带走后,朱标忍不住道。
“苏兄,有紫砂杯这个线索,咱们就好办多了!三日后只要盯着破庙的人,看谁用那样的杯子,就能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