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章 要怪,就怪你自己不中用!
【贾雷德戴蒙德博士(,1926-1991),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神经科学家之一,加州大学伯克利终身荣誉教授,美国最出名的脑科学家。】
1964年,戴蒙德博士首次证明环境刺激能改变大脑物理结构,发现高刺激环境下的小鼠大脑皮层比普通环境厚6%,仅一周的高刺激环境就能使小鼠大脑皮层增厚7-11%,两周后感官区增厚16%。
该理论彻底推翻了“成年大脑不可变”的传统认知,为早期教育理论奠定科学基础。
1982年,戴蒙德博士发布关於爱因斯坦大脑研究理论,提出“胶质细胞活跃度与高阶思维相关”假说,研究引发巨大爭议,有学者质疑对照组年龄差异(爱因斯坦76岁vs对照组平均64
岁)。
3...
5.1985年后,贾雷德戴蒙德博士的研究方向突然转向未公开领域,大学实验室於该年关闭,
本人淡出学术界。
.】
二十世纪末这个年代,网络虽然没有覆盖到全民使用的程度,但日本这个时间段相对发达,基本的网络架构已经形成雏形,但还是达不到后世搜索几个关键词就跳出成千上万条消息。
这有坏处也有好处,坏处是更新不及时,但好处也很明显,网络上的信息准確性要高上许多。
柯南搜索到的信息,大概都是雷蒙德博士的一些广为人知的成就,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一个样板化的科学家的一生。
但柯南注意到了异常。
信息实在太少了,网络上的有关雷蒙德的消息实在太少了,他甚至找不到一个本人的採访的视频和相关的照片,只有寥寥的文案管中窥豹。
虽然这年头网络並不如后世发达,但对於一个有不小成就国家级別的顶级学者来说,这其实並不合理。
柯南不信邪的继续翻看,很快就翻完了网上不多的记录,其中一条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【1985年,戴蒙德博士发表数篇关於“超维感知和能量化意识”的相关论文,並寻求学术界的同仁共同研究,但该假说缺乏实质性证明,遭受到了学术界普遍质疑,同年被学术期刊撤稿。
加州伯克利校方记录显示,戴蒙德博士最后的研究可能涉及“神经电磁场干涉”相关,但实验意外引发的大火烧毁了所有文件记录,电子数据也因相关人员工作疏忽导致遗失。】
【1991年,贾雷德戴蒙德博士因急性肺气肿逝世,享年63岁。】
这看起来是个坎坷学者的一生,但柯南的第一反应就是有隱情。
不为什么,就因为他对所谓的超维感知”有很大的既视感巧了不是,他印象中就有个勉强够得上这个词的男人。
柯南一直就对陈青的外掛视野很好奇,他怎么说也是去夏威夷技校进修过的男人,深知对方的能力很不科学,可以说已经脱离人类的领域,根本不是感官灵敏可以解释的。
只是奈何对方太过炫酷,再加上他自己也是一屁股麻烦的事缠身,也就只能说服自己是別人的天赋。
可现在看来,莫名其妙的医生可能就是雷蒙德,同姓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所以.:
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!可恶,相泽到底什么来头,阵仗搞这么大,只是受伤而已,一个小时不到居然摇来了美军基地的人。”
“同姓的机率太低了....”
柯南不死心的继续搜索,可惜网络上有关雷蒙德博士的消息似乎就这么一点,还都是大白话,
相关理论那是一点都没有,更没有论文。
他能搜索到的都是雷蒙德以前的论文和研究试验,但1985年后对方似乎真的完全淡出了学术界,除了1991年莫名其妙冒出来的『死讯”之外没有任何消息。
“已死的脑科学家扮演医生,美国,美国....”
二十世纪末这个时代,莫斯科红旗落地,昭示的是一个时代的结束。
冷战的阴云已经退去,但当美国没了竞爭对手,立刻又填补上了这份天空,
现在这个世界,美国就是毫无爭议的世界文明中心,最强大的军队,最先进的科技,最繁荣的经济,世界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