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地上对宋亭舟离去的背影磕了个响头,“多谢……青天大老爷!”
——
孟晚也不知道宋亭舟多晚回来,还是干脆在衙门中凑合一晚,便在门口处点了盏油灯,自己先睡了。
睡到半夜,身边的人带着一身的水汽上了床,孟晚迷迷糊糊的把眼皮撑开一条缝隙,外间的油灯不知是燃尽了,还是被晚归的宋亭舟给熄灭了。
“审完了?”孟晚哑着声儿问。
宋亭舟熟练的将人揉进自己怀里,湿润的唇碾上孟晚的,吻到孟晚烦躁的揪他耳朵,才放开了快要被气醒的人,“审完了,睡。”
孟晚瞬间传出均匀的呼吸声。
宋亭舟在浓稠如墨的夜色里无声的笑,而后拉起被子裹住孟晚,闭上了略显疲惫的眼睛。
孟晚醒来身边的人不在,那就是今天有早朝。
枝繁知叶估摸他起床的时间,将温水牙刷等都放好方便他洗漱。
孟晚慢吞吞的刷牙漱口,几捧尚存余温的水驱散了他残存的睡意。
他起的晚,是家里第三批吃早饭的人,这个时候阿砚和通儿已经去上学了,常金花和他们俩一起用膳。
楚辞和阿寻的时间不确定,有人求诊求得急可能连饭都不吃就走了。
孟晚自己也懒得挪窝,在自己院里用膳。
山药粳米粥配上一盘子酱萝卜,吃的人热乎乎的。
“夫郎,大人老家有人上门了。”孟晚刚吃完一碗粥,前院的桂诚便进来禀告。
孟晚自己动手又盛了一碗,“老家?谁啊?”
宋家的这些人除了雪生外,其余都是从岭南跟过来的,桂诚对宋家的情况也不大了解,挠着脖子说:“说是大人的舅母和表弟。”
“舅母?表弟?”孟晚这几天都在想唐妗霜等人来信说上京送账本的事,一时间没反应过来。
黄叶接待了人从前院过来,“夫郎,是打昌平来的。”
一说昌平,孟晚瞬间如梦初醒,“啊,我知道了,将人请去老夫人院里。”
来的是宋亭舟的舅母和表弟,住在泉水镇的那家,常金花的亲弟媳和外甥儿。
西梧府就算了,离昌平一南一北相距遥远,常金花就是想家也知道不可能回去。可自打回了北方,离昌平近了,她就天天盼着回乡。
孟晚去她屋里告诉她常家的舅母来了,哪怕早年有些埋怨,常金花这会儿也是高兴的。
“那我去前院接她去。”常金花本来在她院子翻种园子,闻言立马把手里的锄头给抛了。
孟晚劝她,“叶哥儿已经去前院领人了,娘你等着就是了。”
常金花拍了拍手上的土,眉梢都不自觉扬起,“我这一身的土是没法见人,那我进屋去洗漱洗漱。晚哥儿,你舅母她们也不知道吃过饭了没有,你给张罗些零嘴茶水。”
孟晚见她真心高兴,也跟着浅笑,“放心吧娘。”
遂趁她去换衣裳的时候叮嘱常金花院里的大丫鬟,苇莺和云雀,“一会儿来的是老夫人的弟妹和外甥儿,定是要住咱们家里的,你们俩个机灵着点,别让人惹了老夫人不痛快。”
常金花院里的两个大丫鬟是孟晚仔细挑选过得,苇莺行事端方人又软和,和碧云的脾气秉性很像。
云雀耳朵尖、眼睛亮,透着股讨喜的活络劲儿,孟晚一说她就琢磨过来,这个老家来的舅太太怕不是同家里不大亲厚?
年后天气渐暖了之后,孟晚就开始捣鼓院里的各处园子,廊下的水塘和院子里的边边角角。
常金花院里的园子没有正院那么大,孟晚找人运了些果树苗子栽了进去,剩下的随常金花自己折腾,种些青菜萝卜。
二进院和三进的正院园子都不小,不光角落被孟晚吩咐着种上了石榴树、桂花树等。二进院会客厅处,孟晚还花大价钱移来了两棵金丝楠木树,以做镇宅之宝。
这会儿院里一车车的花草树苗连着泥土一车车的往院里拉,宋家的仆人本来就少,大家伙这些天都忙着种花栽树呢。
常舅母手里攥着个靛蓝色的粗布包裹,坐在会客厅的椅子上,还没待上一会儿就坐不住了,“这些树都要栽到哪儿去啊?又不长果子,怎地还从外头往家里栽树?”
她身边的雨哥儿倒是坐得端端正正,但眼睛也不住的四下打量。
前院门房、巡逻、马匹、搬运杂物等力气活计,都是桂诚在管,桂谦负责外出打交道和与沐泉庄的庄头沟通等,有时候家里调动人手也归他管,或是跟着黄叶出去采买大件。
这会儿他也忙,但比桂诚强点,黄叶去正院禀告后,他便留在会客厅招待贵客。
听到常舅母的话桂诚笑道:“舅太太不知道,京城里的人家常栽种这些树木,叫庭木。不指望它长果子,是用来看的。”
常舅母心里一慌,心肝都在哆嗦的打颤,面上却还端着三品大员舅母的架子,仰着脖子说:“我自然见识过,镇上的老爷家里也种,听说不少钱呢!”
这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