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让观摩的各团骨干叹为观止。
王小栓作为战斗模范,也有幸参与了一次联合演练,他所在的班负责在侦察兵“清除”
了外围哨兵后,突袭一处“敌军指挥所”
。
高胜寒亲自带队,行动干净利落,让王小栓对特战有了全新的认识。
长途机动和野战生存训练同样没有落下。
全副武装的部队在复杂地形下进行强行军,锻炼官兵的体能和意志。
后勤保障部门则演练如何建立兵站、组织民夫、保障大军远征的粮草弹药。
练兵场上,并非一帆风顺。
新编入的第4团、第5团,在战术动作和纪律性上明显与老牌主力团存在差距,演练中时常出现脱节和混乱。
王树声和陈征并没有一味批评,而是抽调老团的经验丰富的班排长去新团当教官,言传身教。
老红军出身的李云龙政委,则更注重思想工作,他深入各团营地,与官兵们同吃同住,讲述红军时期艰苦卓绝的战斗故事,激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荣誉感。
“同志们,我们独立第一师,是一个整体!
一根筷子容易折断,一把筷子就坚不可摧!
老团要帮新团,新团要向老团学习!
我们要比的,不是谁更能窝里横,而是到了战场上,谁更能把后背放心地交给战友!”
李云龙的话朴实却极具感染力。
汗水、泪水,甚至偶尔因失误造成的鲜血,洒落在练兵场的每一个角落。
白天,杀声震天,硝烟弥漫;夜晚,各部队还要进行总结讲评,查找不足,制定改进措施。
王小栓在这样高强度的锤炼中,以肉眼可见的度成长着。
他不仅熟练掌握了手中的武器,更学会了看地图、辨方位、利用地形,理解了班排战术配合的精髓,甚至能看懂一些简单的炮兵协同信号。
他不再是那个只凭一腔热血冲锋的新兵,开始向着一名合格的、有战术头脑的战斗骨干蜕变。
数月时间一晃而过。
当大练兵接近尾声,进行一次全师规模的实兵对抗演习时,陈征、李云龙、王树声站在观察所里,看到的不再是初期的混乱和脱节。
炮火准备精准而猛烈,炮火延伸与步兵冲击衔接得天衣无缝;工兵在火力掩护下迅破障,为步兵打开通道;侦察分队如同幽灵般在“敌”
纵深活动,不断传来有价值的情报甚至直接起破袭;各团之间,步兵、炮兵、工兵之间,通讯顺畅,配合默契,攻势如同水银泻地,一波接着一波。
“有点样子了。”
陈征放下望远镜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。
这支他一手带出来的部队,正在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,正向着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正规野战军急靠拢。
王树声也欣慰地点点头:“基础已经打下,接下来,就需要通过实战来进一步检验和磨砺了。”
李云龙笑道:“我看,这把刀已经磨得够快了,是时候找个硬骨头砍一砍了!”
大练兵,不仅练就了官兵们的军事技能,更熔铸了全师的魂魄与协同精神。
独立第一师,这只完成了初步合成训练的猛虎,已然磨利了爪牙,蓄势待。
科学的训练与系统的整合,正在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,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