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孩子认真回答:“虫子吃菜叶子,我们捉了喂鸡。
鸡生了蛋,给八路军叔叔补身体!”
小陈顿时眼眶热。
在这些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,他们却早早懂得了付出与奉献。
生产运动开展十天后,第一批生蔬菜开始收获。
虽然产量有限,但那些绿油油的青菜却给了人们巨大的希望。
炊事班用新收获的蔬菜熬了一大锅菜汤,每人分到一小碗。
那碗几乎没有油星的清汤,在大家口中却胜过任何山珍海味。
“自己种出来的,就是香!”
孙猛喝着菜汤,感慨地说。
更令人欣喜的是,在军民共同努力下,一些被战争破坏的水利设施得到修复,灌溉条件改善;禽畜养殖也开始恢复,虽然规模很小,但总算有了盼头。
赵铁鹰在日记中写道:“今天收获第一批青菜。
虽然每人只能分到几片叶子,但大家吃得格外香甜。
群众送来三只小鸡,说是等鸡生了蛋给伤病员补身体。
这种军民一家的情谊,是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。”
生产自救运动不仅缓解了粮食危机,更重要的是提振了士气。
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庄稼一天天生长,人们重新燃起了希望。
一天傍晚,陈征视察利刃小队的开垦地。
看着绿油油的菜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,他感慨道:“这就是南泥湾精神的缩影啊!
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!”
赵铁鹰点头:“是啊师长。
通过这些天的劳动,同志们更加理解了为什么而战——就是为了让老百姓,也让我们自己,能过上不再挨饿的日子。”
“说得对!”
陈征拍拍他的肩,“生存是第一要务,但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。
等打跑了鬼子,我们要在这片土地上建设一个崭新的中国,一个人人有饭吃、有衣穿的新中国!”
这番话让所有听到的人都心潮澎湃。
生产自救不再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饥饿,更被赋予了深远的意义。
夜幕降临,战士们轮流在田边值守,既防敌人破坏,也防野兽糟蹋庄稼。
星空下,那些嫩绿的幼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向人们许诺着一个不再饥饿的未来。
生产自救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。
虽然粮食危机尚未完全解除,但希望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根芽。
军民团结一心,用双手开创生路,等待着丰收的季节到来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