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队尾还有一辆装甲薄弱的豆战车(九四式轻装甲车)押送。
摩托车小心翼翼地驶过了最前沿的假雷区,无事生。
驾驶摩托的日军稍稍松了口气。
领头卡车的司机见状,也加大了油门,跟着驶入雷区。
就在第一辆卡车的车轮碾过一枚精心伪装的压石雷时——
“轰!
!
!”
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猛然炸开,打破了山沟的寂静!
巨大的冲击力将卡车前轮直接炸飞,车头猛地一沉,歪斜着堵死了道路。
车厢里的日军被震得东倒西歪,惨叫声顿时响起。
“地雷!
有地雷!”
日军惊慌失措的叫喊声四起。
队尾的豆战车试图上前,刚移动了几米,侧面陡坡上,赵大山狠狠拉动了手中的绳索!
“轰!
轰轰!”
集束手榴弹爆炸,引了一阵小规模的碎石塌方,虽然没有完全埋住战车,但也砸得车体哐当作响,挡住了它的去路,更增添了混乱。
几乎同时,“岩狐”
小组和几名枪法好的民兵,在远处高地上打响了冷枪。
“啪!”
“啪!”
精准的子弹射向从卡车上跳下来、试图组织防御的日军军官和机枪手,虽然距离较远未能毙敌,却有效地压制了对方,使其无法有效指挥和排雷。
惊魂未定的日军工兵端着探雷器,战战兢兢地下车准备排雷。
然而,眼前到处都是可疑的痕迹——那个土包、那截线头、那块黑石头……真真假假,虚虚实实,让他们寸步难行,冷汗直流。
混乱中,一辆试图倒车规避的卡车,车轮不幸又压中了一颗绊雷!
“轰!”
又是一声巨响,这辆卡车的油箱被引爆,瞬间燃起熊熊大火,浓烟滚滚而上,车上的弹药被引燃,出噼里啪啦的爆鸣,殉爆的弹药碎片四下横飞,给周围的日军造成了二次杀伤。
凄厉的惨叫声和爆炸声此起彼伏,榆树沟变成了日军的死亡陷阱。
袭击者们没有恋战。
看到目的达到,“老枪”
出一声唿哨,所有参与行动的人员按照预定路线,迅撤离,如同水滴融入雪地,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等到附近据点的日军大队援兵赶到时,看到的只是一片狼藉:两辆卡车彻底报废,燃烧的残骸冒着黑烟;十余名日军士兵倒在血泊中,死伤惨重;幸存者惊魂未定,躲在掩体后不敢动弹;道路被彻底阻断,满地的“雷患”
让工兵一筹莫展,清理工作耗时极久……
榆树沟地雷阵的胜利,像一道闪电,划破了内线压抑的阴霾天空。
消息通过口耳相传,迅在坚持斗争的军民中间流传开来。
“听说了吗?赵大山带人在榆树沟炸了鬼子的汽车!”
“炸死十好几个呢!
还有辆铁王八也趴窝了!”
“咱们的石雷,好使!”
士气为之大振!
原来鬼子并非不可战胜,原来他们这些普通的百姓、民兵,凭借智慧和勇气,也能让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!
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内线军民的斗争信心,证明了群众性游击战争的巨大潜力。
而日军方面,则如同被一记闷棍狠狠砸在头上。
榆树沟的损失虽然从全局看不算巨大,但其心理打击是沉重的。
他们意识到,内部的抵抗远未平息,反而变得更加有组织、更加狡猾、更加致命。
此后,日军在行军,尤其是运输补给时,变得更加迟疑和谨慎,行军度大大延缓,工兵需求量大增,整个“净化”
行动的效率受到了严重拖累。
地雷阵的怒吼,是人民战争的怒吼。
它宣告着,即使在这片被鲜血浸透、被严寒封锁的炼狱里,复仇的种子依然在萌芽,智慧的锋芒依旧能刺穿侵略者的铁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