处,十二盏煤油灯将工作区照得通明。
水轮机带动两台车床嗡嗡运转,锻炉里的火苗映红了正在锻打枪管的汉子们的脊背。
角落里,三个妇女安静地往弹壳里填装黑火药,她们的动作整齐划一,像在完成某种神圣的仪式。
李铁锤正在调试第一台自制膛线机。
机器主体是用拆解的重机枪三脚架改造的,传动齿轮来自报废的自行车,而最关键的拉刀用的是日军汽车动机的气门钢。
当第一根枪管顺利通过测试时,老人突然老泪纵横——那根闪着蓝光的枪管上,刻着一个小小的五角星。
"
日产三支,合格率七成。
"
张振国向陈征汇报时,手上还缠着绷带——试制手榴弹时炸伤了虎口。
陈征点点头,目光扫过岩壁上用石灰水写的大字标语:"
多造一颗子弹,多杀一个鬼子"
。
在标语下方,整整齐齐码着二十支崭新的步枪,乌黑的枪管在火光中泛着冷光。
"
给它们起个名吧。
"
陈征说。
李铁锤正用钢锉修整撞针,头也不抬:"
就叫狼牙。
"
他缺牙的嘴里漏着风,"
狼窝里长的牙,专咬鬼子咽喉。
"
当第一支"
狼牙"
步枪交到前线回来的高胜寒手中时,这个沉默的侦察兵罕见地露出了笑容。
他拉动枪栓,清脆的"
咔嗒"
声在岩洞里回荡。
"
比三八大盖强。
"
高胜寒瞄向岩壁上画的日军靶子,"
射程?"
"
六百米有效。
"
张振国骄傲地说,"
用的是铁轨钢芯,缠距24o毫米。
"
高胜寒突然从腰间解下个布包:"
这个,能用上吗?"
布包摊开,里面是七八个造型奇特的铜制零件——日军掷弹筒的击装置。
李铁锤一把抓过来,老花眼凑到煤油灯前:"
九七式!
好东西!
"
他转身从床底下拖出个木箱,倒出一堆图纸,"
正好配这个!
"
图纸上赫然是那门神秘掷弹筒的剖面图,每个部件都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尺寸。
常正靠在弹药箱上休息,见状笑道:"
李师傅,您这是"
"
阎老西兵工厂的旧图。
"
老人抚摸着图纸,像在摸情人的手,"
当年我偷偷描的,藏了十年。
"
当夜,岩洞最深处支起新的工作台。
高胜寒带来的零件被拆解成更小的部件,李铁锤用最精细的工具测量每个尺寸,张振国则在图纸上标注修改建议。
到鸡鸣时分,一张全新的设计图诞生了——在原日军掷弹筒基础上,加长了身管,改进了闭气装置。
"
射程能增加三分之一。
"
张振国揉着通红的眼睛说,"
就是材料"
陈征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,层层打开后露出三根锃亮的钢管:"
平州电厂锅炉管,够做三门。
"
第一门自制掷弹筒试射那天,整个兵工厂的人都挤到了试验场。
李铁锤亲自调整仰角,张振国装填弹药。
随着"
嘭"
的一声闷响,炮弹划出一道高高的弧线,落在三百米外的山沟里炸起一团火光。
"
成了!
"
战士们欢呼雀跃。
李铁锤却盯着炸点摇头:"
散布太大。
"
他掰开未爆的哑弹,指着粗糙的尾翼,"
得用旋压工艺。
"
这个问题直到半个月后才解决。
常在一次敌占区侦察中,偶然现日军用罐头盒冲压成炮弹尾翼。
回来时,他的背包里塞满了各种规格的罐头盒。
"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