谣言酵的第四十八小时,舆论的火山口已经到了喷的边缘。
水军和不明真相的愤怒将“星火”
的评分刷低,卸载量出现小幅攀升,质疑的声音如同乌云压顶。
就在这片喧嚣达到顶峰时,“星火”
官方账号突然布了一条简洁的公告。
公告没有冗长的辩解,只有一行字和一个链接。
「今晚八点,直播间,代码说话。
」
链接指向一个精心布置的虚拟演播间。
背景是简洁的科技蓝,正中央只有一张放着三台显示器的办公桌。
公告一出,原本嘈杂的网络瞬间静了一瞬,随即爆出更大的声浪。
质疑的、期待的、看热闹的,无数目光聚焦过来。
晚上八点整,直播间画面亮起。
林枫坐在办公桌后,穿着那件熟悉的、洗得有些白的深色t恤。
他没有看镜头,目光专注地盯着面前的屏幕。
王海坐在他侧后方,神情紧张中透着一丝亢奋。
“我是林枫。”
他开口,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出来,平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,“关于最近针对‘星火’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的质疑,我将在这里进行公开说明和验证。”
没有开场白,没有客套话,直接切入核心。
他先调出了那份被水军奉为“圣经”
的伪造技术分析报告,将其投放在主屏幕上。
“这份报告,指出我们v34版本的‘用户行为分析模块’存在三个所谓‘高危漏洞’。”
林枫语气平淡,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几下,调出了“星火”
真实的、对应版本的源代码文件,旁边是完整的版本控制日志。
“先,报告引用的api接口,在我们v32版本就已经废弃。
其次,报告中标注的‘敏感数据字段’,在我们的数据库设计中根本不存在。”
他将真实的代码和伪造报告的截图并列展示,用红色标记圈出关键差异。
“一个连我们代码版本和数据结构都没搞清楚的人,做出的漏洞分析,可信度有多少?”
直播间弹幕瞬间炸开。
“卧槽!
直接上源代码?这么刚?”
“打脸来得太快!
那报告果然是瞎编的!”
“等等,让我看看代码……这逻辑确实对不上啊!”
紧接着,林枫针对另一个广泛传播的、所谓“数据泄露”
的模糊日志截图,进行了反向追踪演示。
他调用了“星火”
部署的网络安全监控系统,输入截图上的时间戳和ip特征。
“根据我们系统记录,这个时间段,来自这个ip地址的所有访问请求,均被防火墙拦截,无一例外。
理由是,该ip尝试访问不存在的、高权限内部接口。”
他展示出清晰的防火墙拦截日志,时间、ip、拦截原因一目了然。
“所谓的‘泄露证据’,不过是攻击失败后的错误记录,被别有用心的人截取、篡改、包装而成。”
质疑的声音开始减弱,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硬核的自证方式吸引。
“接下来,是大家最关心的用户数据安全问题。”
林枫切换界面,打开了“星火”
数据加密和存储架构的示意图。
“所有用户敏感信息,包括声纹特征、家庭关系、聊天记录,在本地和设备端即进行端对端加密,密钥由用户自己持有。
传输过程使用军方级别的加密协议。
我们服务器存储的,是经过不可逆哈希处理后的匿名化行为数据,用于优化算法模型,无法追溯到任何具体个人。”
他甚至在测试环境,现场模拟了一次数据请求和返回的全过程,向所有观众直观展示,从服务器端能获取到的,究竟是怎样一堆毫无意义的、脱敏后的字符。
“至于隐私政策,”
他调出“星火”
长达数十页的隐私协议,直接定位到几个被刻意曲解的关键条款,用最直白的话语进行了解读,“我们明确告知了数据收集范围和使用目的,并且提供了完整的用户数据查询、导出和删除通道。
任何认为我们条款模糊、侵犯隐私的人,可以现在就去仔细阅读,或者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服。”<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