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人,正是现有秩序的最大受益者,他们的荣华建立在对百姓的盘剥之上,又怎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?
就连身边亲近之人——那些太监与宫女,也未必真心忠诚。
他们向来唯利是图,谁给好处就依附谁,哪里在乎你是不是天子?
至于宗室亲属,更是不堪托付。
在这个年代,他们只知争权夺利,毫无团结之意,更谈不上共赴危难。
如今徐光启率先提出变革主张,在朱由校看来,内阁与六部中的多数官员也会支持。
宋应星与程国祥无需多言,二人一心为国,胸襟开阔,必定与他立场一致。
王象乾虽为辅,但年事已高,早已不复当年锐意进取之心,难以主导重大决策。
加之小冰河期降临,天灾不断,百姓渴望安定生活,希望有一片能安心耕作的土地。
这一目标,朱由校已初步达成。
蒙古各部四分五裂,别说小部落众多,仅具备争霸实力的大部族就有五四支。
彼此之间互不来往,甚至世代为仇,稍有摩擦便刀兵相见,战火频仍。
林丹汗曾是草原上最强大的存在,如今却被他与努尔哈赤联手重创,势力大损,昔日威风荡然无存,四处逃窜,如同丧家之犬,无人再肯依附。
土默特部在前番吃了王承恩的狠揍后,早已收敛锋芒。
那位王承恩并非宫中宦官,而是镇守西北的一员悍将,战绩确有其事,早先已有提及。
如今土默特正闭门休整,积蓄力量,盘算着趁林丹汗衰败之际将其吞并,重振声威。
大明边境最大的两股蒙古势力皆陷入困境,一蹶不振。
如此局面下,朱由校可安坐数载,无需在西北用兵,腾出手来应对更紧要之事。
当务之急,便是彻底压制住努尔哈赤,令其困于白山黑水之间,不得西进一步。
紧接着,便是整顿内政,安抚百姓,重振农耕,振兴国计民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