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运河冰封,舟楫不通。”
“春来亦迟,常要延至四月方解冻,农时大乱。
原可一年两收之地,今仅勉强一熟,粮食短缺岂能避免?”
他在江西时便察觉寒意早临,稻作减产。
南方本应温润多雨,湖广更有“天下粮仓”
之称,鱼米之乡名不虚传。
可近年来,连洞庭湖面都冻结成冰,收成锐减。
北方情形,更不堪言说。
“大司空不必如此悲痛,世间万事皆有定数,天意难违,我们只能顺应时势而行。”
“只要举国上下齐心协力,集中力量应对灾情,局势仍有转圜的余地。”
“内阁即刻拟旨,命陕西地方官府将所有以工代赈的流民统一调遣,优先修整灌溉水渠,整治农田,开垦荒地。
至于城防关隘之类,暂且搁置。”
“大司空,工部凡可用之人,尽数派遣至地方,协同当地官员组织百姓兴修水利。
盼明年陕西大地,再不见百姓扶老携幼、四散乞食之景。”
“臣领旨,必选干练之员,乘驿马疾驰入秦,传达圣命。”
自朱由校整合兵仗司诸厂之后,工部事务大幅削减,原本繁重的差事也随之减轻。
但他向来不容闲职虚设,与其让官员在京中无所事事,议论纷纷,不如令其奔赴实地,担当实务。
“谈及粮食短缺,臣手中倒有几样外邦传来的作物,较之麦稻更适宜西北苦寒之地。”
徐光启话音刚落,朱由校心中已然明了他所言何物。
其余朝臣闻言皆生好奇,纷纷将目光投向他,静候下文。
“陛下,此三物分别名为甘薯、玉米与马铃薯,乃西洋人所称,故沿用其名。”
“玉米与甘薯亩产极丰,远胜寻常谷物;而马铃薯尤为奇特,不畏干旱严寒,即便在西北或辽东亦可成活。”
“臣曾亲自试种,无论风霜雨雪、土地贫瘠,只要播下种子,总能有所收获。”
“故臣斗胆奏请,欲渡此大荒之劫,当在全国广为栽种此三种作物,尤以西北为先,今年即可全面推行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