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的顶头上司拉近关系,试探深浅,铺垫前路。
……
京师。
昔日国子监,如今改作皇明学院,继开学大典后,再次人声鼎沸。
一名站在门外、竭力踮脚张望的年轻书生低声说道:
“听说了吗?陛下正在大堂里亲自训话,对象是六科的学生和教习,据说是为了今年的科举考试做准备。”
这话并未引起太多回应。
身旁一位年长些的读书人冷笑道:
“这有何稀奇?陛下设立皇明学院,本就是为了选拔英才,培养未来治国之人。”
“早在万历四十八年,便设立了参谋司与信息司,可至今两年过去,两衙门依旧空旷冷清,事务全靠魏广微与顾秉谦二人支撑。”
“依我看,这六科学生毕业后,十有八九是要进这两个衙门任职的。”
另一人摇头摆手道:
“不必猜了,礼部的公文早就由顺天府张贴告示——皇明学院的学生,确需参加今年的科举大试。”
“这是皇上特别恩准的安排,不占原本的进士名额,正因如此,皇上才会亲自前来皇明学院,你那套旧闻早已过时了!”
那中年儒生方才还神采飞扬,一副等着众人称赞的模样,一听此言顿时面颊泛红,随即与旁人争执起来。
“你们当中入学最早的,也不过才半年。
朕清楚,现在就让你们去参加科举,与那些世家子弟、名门大儒同台竞技,确实难了些。”
“这一次,朕不强求任何人。
愿不愿应试,全凭自愿。”
“尽管去考便是,若成绩未达理想,未能取得功名,也无需气馁。
两年后再来,机会仍在。”
“朕已同内阁与六部议定,凡皇明学院学生参与科举,其试卷评判方式将不同于往常。”
“八股文仍会考,但不再是唯一标准,重点将放在你们在学院所学的专业内容上。”
“譬如李进,主修农科,他的主考卷将是农业相关题目,八股为辅,最终成绩按综合评定。”
“你们的专业试卷,朕会亲自过目。
合格者自然通过,不合格者也不必沮丧,回去勤勉苦读,下次呈上一份令朕满意的答卷。”
“朕今日亲临学院,正是为此事而来,也想亲眼看看你们的生活起居,了解你们的学习进展。”
“现在便可登记报名,若有志向、有信心者,可向王朝辅处报上姓名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