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着拨款,实在经不起额外开销。
朱由校对这些文官的脾性早已了然于胸,从不指望他们会真心为百姓着想。
那些身居高位之人,何曾真正瞧见过民间疾苦?他们的目光,从来只落在权势与私利之上。
“内阁起草诏书,朕要昭告天下,自今日起,从天启二年开始,我大明江山,永不加赋!”
话音刚落,满殿官员皆是一愣,齐刷刷望向龙座上的皇帝,眼中尽是惊疑。
这是真的吗?这话竟出自这位向来苛厉无情的君主之口?
在他们印象里,朱由校不只是个暴戾之人,更是个极贪财的主儿。
吝啬到连一文钱都要计较,比他祖父还抠得厉害。
平日里搜刮赋税毫不手软,听信小人之言处置忠臣也不眨眼。
如今却忽然仁慈起来,不仅动了恻隐之心,还主动放弃自己的收入来源,这简直如同日出西山般离奇。
不少人暗自嘀咕:这还是原来的皇帝吗?莫非是年岁渐长,心智变了?还是皇后近日常伴左右,悄悄影响了他的决断?
但无人站出来反对或支持这项旨意。
对他们而言,这政策无关痛痒。
身为士绅阶层,本就免于缴纳赋税,多收少收,损益都在皇室。
况且,赋税本就是皇帝的内帑收入,增减与否,不过是他的私事,与朝臣无涉。
既然皇上愿意做个“好人”
,博取底层民心,那就随他去吧。
他们才不会因此改变自己征收租税的方式,该拿的一分也不会少。
这些人心里只有田产、俸禄和家族利益,从不在乎百姓是否喘得过气。
只要不影响自身,谁管朝廷喊什么口号?
皇帝要“永不加赋”
,那就让内阁写旨意好了。
态度如何?无所谓。
不点头,也不拦着,任你折腾便是。
于是圣旨就此定下,交由次辅徐光启执笔拟定,再由六科誊录副本,快马加鞭送往两京十三省各地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