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制浙、楚两党,甚至与皇帝抗衡。
如今短短十年,皇帝竟要翻案重设,这是他们绝不能接受的。
必须竭力阻止!
朱由校听后,随即回应道:
“你说治理得好?那叫什么治理?你们所谓的治理,不过是向朕和朝廷伸手要银子,拿大把银子去填补漏洞!”
“要是你们能把河道管好,让漕运畅通,让朝廷和朕安心无忧,朕还会亲自过问这些琐碎之事?”
王德完被质问得无言以对。
皇帝手里拿着那份奏疏,字字句句都像是冲着他来的,他实在难以辩驳。
其他官员也都心知肚明,复设漕运总兵官已是大势所趋,谁也无法阻止。
他们也懒得再费口舌,去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。
因此,没有人再像王德完那样,站出来公开反对。
既然此事已定,接下来便是人选的问题,这才是重中之重。
朱由校扫视着一众勋贵,目光在人群中缓缓移动。
成国公朱纯臣信心满满,微微挺直了身子,试图让自己更加显眼。
他认定,这漕运总兵官的职位非他莫属。
京师只有三位公爵,最受皇帝信任、地位最高的英国公,已经被委以重任,自然不会外调。
定国公虽然与他地位相当,但平日里几乎没什么存在感。
朱纯臣正因这一点而志在必得。
更何况,他的先祖朱能非同一般,乃是成祖皇帝手下的大将。
就凭这层关系,他也自信漕运总兵官这个位置跑不掉。
只要他能上任,金银粮米便唾手可得,取之不尽。
可惜,他并不知道,皇帝早已将他排除在考虑之外。
朱由校的目光,始终落在后方的侯爵队伍中。
说实话,除了英国公一家之外,其余勋贵中实在难得有几个能入得了他的眼。
尤其是那些因靖难之役而得爵的家族,大多品行不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