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大明朝有二十多位亲王,但彼此之间基本毫无往来,多年以来,各自为政。
如今朱由校拉拢了三位资历最深与一位财力最为雄厚的藩王,已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。
他们所代表的,不只是自己,而是整个藩国的立场。
三处藩国的力量加上皇权,就算其余宗藩有异心,皇帝也能牢牢把握应对局势的主导权。
“这些藩王自受封以来,便属大明最高等级的贵族,享尽人间富贵,生活之安逸远胜于朕。”
“朕动用每一分银两、每一石粮食,都要反复斟酌、权衡利弊才敢决定。”
“而他们呢,家产之丰,已非‘家财万贯’四字所能形容,或许连他们自己都难以说清到底有多少财富。”
“朕有时会想,身为皇帝,到底比藩王强在何处?”
王朝辅思索片刻,低声谨慎地回应:
“万岁爷乃九五之尊,万不可生此念头。
万历爷将江山托付给万岁爷,是希望您振兴我大明朝啊!”
虽说朱由校之后还有泰昌帝,但万历皇帝生前已立他为皇太孙。
王朝辅此言不差,这江山确是传给了朱由校,他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。
“罢了,不过是随口一说,你紧张什么!”
王朝辅连连陪笑,其实他真怕皇帝一时想不开,做出什么退位的决定。
这位皇帝,自己是看着长大的,继位前就沉溺于木工之事,也曾多次说过,当皇帝没意思。
朱由校坐回龙椅,端起茶盏饮了一口,接着问道:
“皇庄与皇店的账册整理好了吗?”
王朝辅立即向一个小太监示意,那小太监立刻抱来一叠簿册递给他。
随后小步快跑登上台阶,躬身禀报:
“启禀万岁爷,今年的账目已经核对完毕,请万岁爷过目。”
朱由校一页页仔细翻阅,确认无误后,才命人送去书房妥善保存。
这些都是自己的私有财产,朱由校自然格外在意。
皇帝的收入来源远不止赋税一项。
仅靠赋税,最多只能维持皇宫的基本开销,想要存钱几乎不可能。
皇帝要供养的人数众多,后妃、太监、宫女,全都指着皇帝一人。
皇庄与皇店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,是皇帝积累私房钱的重要渠道。
就像崇祯皇帝,哪怕再拮据,也总能拿出几十万两银子或粮食支援军需。
他确实节衣缩食,但还没到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的地步。
节省不等于贫穷,这是两回事,彼此并不矛盾。
这些收入由太监负责管理,完全绕过了文官系统,所以皇帝的私库账目基本上准确无误。
虽说也会有贪污克扣的现象,但相比那些表面仁义道德、实则心狠手辣的文官,太监们还算温和许多。
在大朝会开始的前一天,朱由校专门抽出一天时间,前往兵工厂。
他不仅想了解那五百万两银子的具体情况,还想亲自看看这半年来的变化和成果。
朱由校每次出宫都极为低调,基本都是临时决定,除了马祥麟外,不会提前告诉任何人。
既不会大张旗鼓打着皇帝御驾的旗号,出行路线也不固定,今天可能从东门走,明天可能从西门出。
更不会像影视剧里那样搞什么“微服私访”
,装模作样扮普通人去体察民情。
要是他真这么干,估计不到半天就得被人抬回宫里准备后事。
虽然不讲排场,但每次出宫的护卫人数从不少于三百人。
他得罪的人太多,尤其是那些掌握实权的官绅阶层。
这些人大概天天盼着他暴毙,好换个人坐上皇位。
因此,他极为重视自身安全,防范措施做到了极致。
只要一出宫,贴身铠甲从不离身。
即便在乾清宫内,也必须有锦衣卫和御林军双层护卫,只有这样才能安稳入睡。
他在宫中养了整整五十匹战马,每五匹单独一个马厩,分布在皇宫各个方位,尽量靠近各个宫门。
这些马匹由不同太监部门轮流喂养,马料全部由御林军供应,同时还有内厂人员暗中监督。
所以,别想打他战马的主意,更不会出现骑马摔死这种事。
主要是因为明朝皇帝这个职业风险实在太高,动不动就有人想让你“落水”
身亡,实在令人胆寒。
京城仿佛一个热闹的集市,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。
城内消息的流通之迅、范围之广,比起后来的信息网络时代也不遑多让。
正因如此,皇城几乎没有安全可言。
嘉靖皇帝当年一觉睡下,差点就再也醒不过来了,吓得他赶紧搬离皇宫。
若非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人员更换,又有亲信日夜守卫,朱由校恐怕也不敢在乾清宫居住。
当一队身穿精良铠甲、身披黑红长袍的骑兵飞驰出城时,那些暗中观察的人这才意识到,皇帝已经离宫了。<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