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马祥麟带兵赶到官衙时,衙门外已布满拉弓搭箭的守军。
他立刻亮出皇帝的圣旨,表明身份,命令对方放下武器。
然而回应他的,却是一阵箭雨。
猝不及防之下,数十名士兵伤亡。
他本就性情刚烈,顿时怒火中烧,提起手中马槊径直冲去,转眼连斩三人。
随后厉声下令:
“一个不留,全都杀了!”
他身后的骑兵一阵冲锋,便将这群仓促集结的乌合之众冲得七零八落。
商人们见大势已去,在护卫保护下带着财物想要出城逃命。
可惜为时已晚,马祥麟的骑兵早已封锁张家口所有出入口,他们插翅难飞。
眼看逃生无望,这些商人顿时胆寒,纷纷跪地哀求饶命。
城内主要反抗力量被剿灭后,其余事务自然迎刃而解。
马祥麟将张家口团团包围,层层封锁,连夜查抄各大商户的产业。
朱由校看完马祥麟传来的战报,终于稍稍放宽了心。
马祥麟是行伍出身,满桂也是个粗人,擅长打仗,不擅政务。
朱由校原本还有些担心他们办不好这类差事,没想到竟完成得如此利落。
虽说整个过程与他设想的有些出入,但最终结果却令人满意。
此时的张家口已经经历了一场彻底清洗,上千名商人与乡绅尽数落网,无一漏网。
对于这些危害国家的奸商,朱由校根本不在乎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,也不问罪名是否确凿,更不计较应受何种刑罚。
他亲自下令,将其中重要人物选出,押往京城,其余人等,就地正法。
至于在张家口抓获的蒙古人,则全部交由锦衣卫审讯,希望能从中得知关外蒙古各部的虚实。
待张家口的事情处理完毕,军队便兵分两路,满桂留下镇守此地,负责维持秩序。
张家口虽是重地,却并非晋商的根基所在,只是他们与蒙古人交易的中转站。
马祥麟接下来的任务,是前往山西各地,摧毁晋商的真正老巢,彻底铲除他们的势力。
他将下旨给山西总督陈奇瑜与太原知府孙传庭,要求二人全力配合马祥麟的一切行动。
朱由校令他率军分赴祁县、榆次、太常、介休等地。
这些地方汇聚着山西最有实力、最具影响力的商贾,晋商的核心便由这些地方交织而成。
为防消息泄露,马祥麟向满桂借调大批战马,每五百人为一队,分赴各地执行任务。
这场针对晋商的查抄行动,朝中百官毫无所知。
就连当初曾与皇帝商议此事的王象乾与徐光启等人,也被蒙在鼓里。
他们眼下最关心的是,皇帝回宫已多日,却迟迟不肯召见大臣,令众人颇感焦躁。
整整五日过去,连一向沉稳的王象乾也坐不住了,一大早就来到乾清门外,请求面见皇帝。
这次拦在他面前的不再是司礼监的小太监,而是皇帝身边的贴身大太监王朝辅。
“陛下自西南返宫后,身体一直不适,这几日连皇后都未见,元辅还是不要为难自己了。”
“元辅年岁已高,天气又这般寒冷,还是早些回值房去吧,若因此染病,岂非朝廷一大损失?”
“等陛下身体好转,自会召见元辅。”
“年关将至,只剩七日便是除夕,六部与内阁的年度奏报早已齐备,来年诸多事务也尚未定夺,怎能一直搁置?”
“老夫建议与几位总理事官共同商议,将要商议的事项写成奏章,交由王公公呈递给陛下批阅,这样做是否可行?”
王象乾的本意是,既然无法当面讨论,不如将各项要事与各自的意见写在奏折中,皇帝只需批阅后给予指示即可。
没想到王朝辅仍旧摇头,表示这样也不行。
王象乾一时有些困惑,难道皇帝的病情严重到连奏折都看不了?
“元辅,咱家就把话说明白了,万岁爷眼下有要事在身,这事没办妥之前,他是不会见诸位的,还请回吧,静候佳音。”
听闻此言,王象乾的脸色终于有了变化,急忙问道:
“公公是说,陛下身体无恙,并无大碍?”
“正是如此,等大事办妥,陛下自会现身。”
得到答复的王象乾这才安心地离开前宫。
皇帝素来知轻重,如今悄然返宫,连个招呼都未打,显然确实有要事亟待处理。
……
山西地界。
马祥麟所率军马每到一地,抵达一座城池,都会出示皇帝的手谕,命令地方官员打开城门。
随后,在当地潜伏的锦衣卫引路下,直奔晋商的宅邸与庄园。
地方官员尚未开口询问来意,军士们已经动手绑人。
待到人犯被押、庄园被查封之后,才有人出面说明此行目的。
此举令不少地方官员极为不满,简直不把他们当回事。
就算你们是皇城来的御林军,难道就可无视地方文官体制?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