度了。”
慈宁宫用过晚饭后,朱由校便与皇后分开。
眼下还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,尚有许多要事等待他决断处理。
他回想起今日在坤宁宫时皇后的反常举动,回到乾清宫后,便立刻向王朝辅询问。
“朕今天在坤宁宫看见国丈给皇后的信,皇后却没有拆开,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?”
“回万岁爷,奴婢略有耳闻,但不敢擅自议论。”
“你说吧,朕不会怪你。”
王朝辅于是将西厂近日收集到的消息,一一禀报给朱由校。
包括张国纪被宫门前侍卫拦下的事情,他也如实讲述。
朱由校听罢,久久未语。
他对张国纪这个人略有了解,印象并不好。
历史上,连天启帝都不喜欢此人。
若不是当时的内阁辅叶向高和刑部尚书联合百官劝阻,恐怕他早已被施以重刑。
王朝辅说他贪财,说得一点没错。
张国纪不仅贪财,还贪图权势与地位,只要对自己有利的事,他都想插手。
记得在史书中,张嫣刚被册封为皇后不久,他就凭借国丈身份被封为太康伯。
照理说,没有功绩仅凭女儿得势的他,能被封伯爵已是极限。
但他并不满足,实在贪心不足蛇吞象。
没过两年,他亲自上奏,请求皇帝将他晋升为侯爵。
也正是因为他的贪心不足,最终引了天启帝对张家的强烈反感。
张家曾有人触犯律法,遭到御史弹劾,朱由校得知后立刻下令施以重惩。
虽然后来百官求情保住了那人性命,但张家也因此彻底得罪了皇室。
天启帝盛怒之下下旨,将张家逐出京城,遣返回河南原籍。
等到崇祯帝登基后,念及皇嫂曾对他的扶持之恩,对张家态度转为宽厚,张国纪得以官复原职,重新活跃于京城之中。
对于这样的往事,穿越而来的朱由校态度明确,他非常赞同天启帝当年的做法。
尽管其中难免掺杂私人恩怨,借机打压,但至少不像崇祯帝那样对臣下过于容忍、迁就。
当他听说张国纪至今仍在暗中打探纯妃腹中胎儿的消息时,心中的怒意再次被激起。
